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迷途在1643第十七章 盐的价值(上)(2/2)

文/拉拉袖
迷途在1643 | 本章字数:1213 迷途在1643txt下载 | 迷途在1643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满唐华彩奋斗在初唐都市尖兵浴血兵锋特种兵之无敌战神小兵绿萝至强兵锋佣兵的战争后宫大总管唐朝发明家重生之烽火传信录大时代1958
主要为了跟当地人沟通,免的有误会节外生枝,林中豪带着2名李卫部人员请木匠和铁匠,铁铺有3家,可木匠只有一家做木桶的,好在用木匠只是做木桩,把一头削尖,在横梁处钉骑木,技术含量很低,铁匠主要是打铁钉、骑钉,也不是什么技术活,民工就难了,一时半活还招不到,最后只招了3个闲汉地痞。又用3包300克装的含碘精盐在铁匠铺换了3把斧头,分配给了3闲汉,镇西有一片小树林,正好用来做成木桩及横梁,直到中午时分,砍了有7棵树时,从河东急匆匆跑来一管家模样的人,说这些树是他们东家的,跟着林中豪要赔偿并停止砍伐要讨说法,话语听气来虽然客气,可威胁味道很浓。原本林中豪想不理采的,可一想没这个必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当然是,砍人家的树就要先理赔,就好言问道:“我们需要30棵树,赔偿多少啊?”

那管家说道:“这个我也不清,得问过东家才行。”说完又急急地过石桥而去,过不一会,那管家带着东家老头,二个长随模样而来,这时,林中豪用手台早就把这个情况通知了营地对外联络组成员,就在河边褚老和吴一就拦下了这些人,褚老说道:“这位老哥,我们是外来的,路经此地,有大车要过桥,怕这石桥承受不住压坏,所以想用镇西的树木加固,好让大车通过,不知此地的树是有主的,请海涵。”

说话不亢不卑,说明来意,那东家也不是难缠之人,就坡下驴道:“好说,好说,不过这树林是我们辛庄辛家的,要树木花银两就可。”

褚老回道:“不知辛东家要多少银两啊。”

那东家回道:“这样吧,你们也是为了修桥,就按一棵树一两纹银怎样?”

其实现代人对明末的银两价值还真不清楚,吴一听说是一两,就满不在乎地说道:“好!就一两,”又从兜里拿出一包300克包装的精盐,给了东家道:“你看看这个值多少银两。”

管家抢前一步,接过盐,反复看了仔细,吴一说道:“可以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说完用一把折叠小刀戳了一窟窿,立马从白色纸袋中洒出细细盐来,一边吴一又说道:“可以尝一下。”

管家一脸疑惑,用手指拈了一点,放口中偿偿,这一偿不打紧,惊的管家连双手也抖了起来,手里的盐随着抖动,淅淅漱漱撒落下来,随后激动的大叫“东家,是盐!是盐啊!”

边上的2个长随疑惑了,“盐就盐呗,没吃过似的。”

只见管家一瞪眼,“你们懂什么?此盐非彼盐。”

明代食盐多苦涩,其实也有好的盐,称为白盐,是西南盐井所产,山西的盐全是盐池所产,因提取工艺落后,加上官府限量专卖,平常百姓想要吃点盐是很不容易的,盐的品种也多,比如还有黑盐、赤盐、胡盐、柔盐、臭盐、马齿盐等等,按照产地区分,还有石盐、伞子盐、木盐、蓬盐、崖盐。平常百姓吃的最多就是黑盐跟赤盐,在西北地区就是赤盐多,此盐中含硫较高,闻起来有股气味,而黑盐多杂质,有泥土腥味。

明朝的盐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是在西北和关外,盐是结成大块的,就跟一包香烟大小,吃时,就在食物上擦一擦,要不就用刀刮一刮,刮下点盐末出来调味,当然也可以捣碎了吃。

像这样,白如霜,细如雪,咸中带鲜,纯度如此之高连听也没听说过。


状态提示: 第十七章 盐的价值(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十七章 盐的价值(上)(2/2) 返回《迷途在1643》目录下一章:第十八章 盐的价值(下)(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之最强熊孩子大唐腾飞之路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我娘子天下第一红色莫斯科国潮1980军工科技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楼之挽天倾迷踪谍影雏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