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在佛门之中,就是法王子有资格接任佛位了。佛菩萨顾名思义介于菩萨和佛陀之间,既可称菩萨,又可称佛。补处菩萨,在世间缺佛时可成佛。十地菩萨代表是弥勒。
也有版本,等觉为佛菩萨,为补处菩萨。文殊、弥勒同为为等觉境界。
藏密也有宁玛十六地之说,前十地相同。十一地为普光地,又名等觉位。十二地为净莲地,又名妙觉位。十三地为咒蔓大集地,又名圆觉位,无上正等正觉位,又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四地为大乐地,十五地为金刚持地。十六地为无上智地,又名金刚总持。其中十二地到十六地都是佛陀,大日如来处于第十三地,普贤王如来为十六地金刚总持。十地以上相当九识的阿摩罗识。
菩萨发愿证佛,证菩提心。大乘罗汉(自觉)领悟菩提心,没有发出来。菩萨(觉他)发宏愿,普度世人,众生见证菩提心。佛陀(觉行)完成宏愿,菩提心圆满。
状态提示: 佛教各体系对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TXT下载地址:http://www.77kshu.cc/txt/xiazai86822.html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86822/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8682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佛教各体系对比)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紫极道人谢谢您的支持!!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86822/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8682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佛教各体系对比)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紫极道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