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明海商第廿七章 大整顿(五)(3/3)

文/闵予小子
大明海商 | 本章字数:1571 大明海商txt下载 | 大明海商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明:开局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寒门风骨满唐华彩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铁血巾帼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醉枕江山谍海王牌修改超神超级兵王归情错
不是古斯塔夫那样的君王,大战略的决策权不在他的手中。所以,我觉得,在政治战略这个层次上,其实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地位不同,是根本不可比的。

在军事战略层次上,至少从两个人真正对垒的那个阶段可以看出来,华伦斯坦要比古斯塔夫老谋深算得多,有些中国汉朝三国时期司马懿的风格。他所实施的机动,没有一步不是正好打中古斯塔夫的痛处,而且避免自己的短处。华伦斯坦有非常清晰的战略观念,而且执行起来是前后一致,一以贯之,尽管有时候显得太过消极了。利德尔-哈特在他的名著“战略论”中,对华伦斯坦的战略技巧,评价高过了古斯塔夫。当然,利德尔-哈特的著作,提倡的是“间接路线战略”,有这种评价也不奇怪。古斯塔夫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机动作战的高手。但是在战略上,华伦斯坦更高一筹。这一点晏世轮不敢苟同,欧洲人评论欧洲军事家,避免不了戴有色眼镜看问题。

晏世轮怕观的影响,他可不敢把包押错,因为金乡军现在就这么点班底,一旦投入,就没有回头路,别全都砸在欧洲,如果人员跟错领导、站错阵营,那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还谈什么“灭虏”和“荡奴”?于是,晏世轮再换个角度,在战役指挥能力上,再次进行分析:两人都表现出来非常优秀的指挥艺术,华伦斯坦在德骚桥战役,古斯塔夫在布莱登菲尔德战役。最后两人直接对垒的吕岑战役,虽然是华伦斯坦输了,但是主要是输在部队素质不如瑞典军队,倒不是在战役部署上输给了古斯塔夫。可能古斯塔夫在预备队的使用和投入时机方面,以及集中火力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更多,而华伦斯坦在实施战役追击方面比古斯塔夫更积极。两个人的共同不足之处,在於没有表现出战场上集中兵力于一点,削弱次要方向兵力的艺术。这是到了两百年以后拿破仑时代才成为一条军事原则的。而在我华夏,“集中优势兵力对敌进行歼灭战”早就体现在了各个大家的兵法当中,包括后期的无敌军。

总的来说,可以讲两个人在战役层次上平分秋色。不过晏世轮个人的偏好,更欣赏古斯塔夫积极主动的作风多一些。接着,晏世轮想到了两人死后的情景——

在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两位大英雄死后,德意志统一的希望已经破灭了。德意志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所有诸侯都厌倦了无休无止的破坏。只是法国出於打击哈布斯堡王朝的目的,坚持把各方卷进去继续作战,战争变成了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三方面的王朝战争,对德意志的前途毫无意义。又因为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谁也无法在战场上打出一个决定性的结果来。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所有各方的理想都破灭了:古斯塔夫的理想,华伦斯坦的理想,皇帝菲迪南二世统一皇权和复兴旧教的理想,巴伐利亚选帝侯为天主教而战的理想,萨克森选帝侯走第三条道路的理想,统统破灭了。只有法国得到了实际利益。黎塞留虽然不是名将,但是不愧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为太阳王时代鼎盛的法兰西王朝开创了局面。一想到这里,晏世轮心中又想出了更好的主意——

即:初期分别将军队派往两个阵营,用欧洲人的鲜血,一伙人领着古斯塔夫的军队,一伙人跟在华伦斯坦下面,领着他的德意志军队,两伙人火并,长经验的是金乡军,死的是欧洲人,华夏人大获其利,同时锤炼我金乡军的军官,岂不是两全其美?!

在战争的中期,一定要拉拢法国,利用疏浚苏伊士航道之便,与之结盟!因为法国是获利国,跟着他身边肯定好处多多。此时的英国还没有露出狰狞的獠牙,但是其yù_wàng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在三十年战争的中期,定要好好靠近,而且英国人对于丝绸、瓷器、茶叶等,从骨子里渗透着狂热,我大明的产品,定要从英国狠狠的买个好价钱,

至于到了战争后期,趁着华夏大地上,后金军还未从大明宁远大捷缓过劲儿来,无力出进犯山海关、蓟镇等地时,加大在欧洲掠夺的脚步。尤其是土地,要赶在俄国人发迹之前,抢夺一切可能抢夺得到的土地!德意志此时的分崩离析是晏世轮最看好的,金乡军肯定要在瓜分德国的时候分一杯羹。


状态提示: 第廿七章 大整顿(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廿七章 大整顿(五)(3/3) 返回《大明海商》目录下一章:第廿八章 大整顿(终)(快捷键→)

推荐阅读铁血巾帼帝国第一驸马民国:横行上海滩,我小弟有点多大明:开局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寒门风骨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帝国大反贼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封地1秒涨1兵,女帝跪求别造反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