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中国轰炸机都是在八千米的高空投弹,对这高度,只有少部分苏军高射炮有能力对中国轰炸机造成致命伤害。
而且投弹完成后,中国轰炸机不是马上原路返回,而是先飞出了伊尔库茨克城上空,然后选择高射炮比较少的方向掉头。
当然了,空军也没忘记给陆军通风报信――告诉陆军,苏军高射炮的方位,让陆军用远程火力进行打击。
结果,有些苏军高射炮只顾着对空开炮,没想到中国的远程火力直接打了过来,顿时就倒霉了。
中国轰炸机走后,铁木辛哥来到被炸得工厂。看着被炸的工厂,铁木辛哥心头顿时泛起一阵阵凉意――中国/军队的炸弹也未免太厉害了吧?这么多工厂,居然就被一次轰炸给毁了?
此时的铁木辛哥已经完全相信了那份情报的内容,也确信当下的中国不是世界所认识的中国,她的实力要远超世界各主要强国的想象。
对于这次轰炸机被苏军战斗机成功偷袭,中国方面也进行了事后调查。
调查显示,第一,预警机对低空、低速飞行物的探测能力显然有待提高;第二,大机群容易干扰己方预警机的探测;第三,中国空军由于之前的一系列胜利,已经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而且这情绪正在不断上升。
事后,中国方面对此作了专门处理。
得益于伊尔库茨克的很多工厂被云爆弹所毁灭,远东苏军想要隐瞒中国/军队实力的想法彻底破灭,也导致远东苏联军民的军心士气受到了极大打击。
趁此机会,中国/军队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空军、炮兵、第二炮兵接连不断地打击着伊尔库茨克――这座远东苏军固守的坚城。
对此时的中国/军队来说,时间是最重要的东西,为此浪费弹药、油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空军、炮兵、第二炮兵接连不断地打击着伊尔库茨克,伊尔库茨克的守军、平民当然感受到了这种毁天灭地的震动。有些守军、平民因为受不了这种震动,选择了冲出掩体,或者主动向西逃离。
只不过他们的选择都导致了他们的死亡,选择前者是死在中国人手里,选择后者则是被远东苏军以叛徒、内奸的罪民枪毙。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空军、炮兵、第二炮兵接连不断地打击着伊尔库茨克,直到地面部队的大军来到伊尔库茨克城外。
稍微休整后,中国地面部队对伊尔库茨克发起了猛攻,鉴于苏军有可能死守,除非确定建筑物里没人,否则,中国炮兵肯定会将这建筑物给打成废墟。
就这样,伊尔库茨克的建筑物基本上被中国炮兵给打成废墟,那些死守的苏军也因此有了一座坟墓。
为了减少伤亡,部分白俄士兵跟着中国的机降部队一起乘坐直升机机降到伊尔库茨克城内,他们的目标是占领前方一些比较重要的据点,为地面进攻提供便利。
看到中国又来这套,早就准备就绪的苏军反机降部队立刻出动,朝着机降点而去。
苏军的反击将部队说白了就是一支混合部队。这支部队主要装备的重武器是自行火炮和自行高炮,另外还有车运的步兵,而这些步兵装备的大多都是菠菠莎冲锋枪,剩下的装备转盘轻机枪和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苏军知道机降部队是轻步兵,重装备不多,用这些装备去打轻步兵还是有把握的。
起初,苏军反机降部队利用自行火炮的远射程压制了中国机降部队的火力,打得机降部队毫无还手之力,但好在中国空军及时支援,否则还真的要吃大亏。
得知苏军组建了战斗力、装备都不俗的反机降部队,张孝准不得不下令机降作战暂停,地面部队加大正面推进的力度,空军加大轰炸力度,必要时可以使用云爆弹对阻碍前进的障碍物进行打击。
原本还担心在城市中使用云爆弹会造成大量建筑物损毁,对日后的过冬不利,现在张孝准下令可以使用云爆弹了,那还不可劲儿的使。
得,这一使用,远东苏军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很多远东苏军的士兵都是在还没与中国/军队接触的情况下,被云爆弹震死、真晕。弄得中国/军队的推进速度大增。
看到事不可为,铁木辛哥一方面给朱加什维利发电报,告知其当下情况;顺便向朱加什维利求援;另一方面也不忘记给部队大气,要求他们继续坚持。
看到铁木辛哥的求援电报,朱加什维利不生气是假的。
朱加什维利没想到,铁木辛哥才刚到远东没多久,远东就要在他手上丢失。
现在朱加什维利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和德国的死磕上了,而且之前也给了铁木辛哥支援,现在他手上虽然也有些物资、兵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这些物资、兵力就算是到了远东了,伊尔库茨克也早就丢了。还不如让这些物资、兵力继续放在原地,等需要的时候才使用。
朱加什维利还在思考,还在纠结,中国方面可没客气,利用目前有利的局势,发起了新一轮的猛攻。
也就是这次猛攻,中**队才打下了伊尔库茨克。
只不过在战后的搜查中,中**队根本就没找到铁木辛哥。后来通过审讯俘虏才知道,铁木辛哥因为在视察前线的时候被中国炮弹炸伤,早就乘坐飞机回到莫斯科养伤了。
伴随着伊尔库茨克的占领,中**队较为圆满地完成了站前的目标。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65839/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65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九五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二十一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最后的幸存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