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天宋武功第五十二章 开启殿试、科举改革(2/2)

文/夏侯皓月
天宋武功 | 本章字数:1047 天宋武功txt下载 | 天宋武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大唐风华路布衣枭雄三国之帝皇战庶子权臣武灵战国假太监:从坤宁宫走向宏图霸业民国:横行上海滩,我小弟有点多贞观楚王满唐华彩八零娇妻奋斗生活
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名列高等的还可直接授高官。

……

除此之外,赵德昭的奏疏中提到了“锁院”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度,“按榜就座”,代笔之禁,继烛之制,严禁考生挟书,科举考试内容以“经义”代“诗赋”,录取名额增加,松弛门第观念等等。

当日下午,赵匡胤紧急召集宰执几人,召开偏殿会议,召集宰执先行商议科举之事,其后宰执相召之后,听其赵匡胤手上科举之制改革,皆对其奏疏之中提出的科举十分感兴趣。

次日朝会之上,文武百官听闻奏疏中提出的科举之议题,也对这份奏疏十分感兴趣,当然了百官也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多数官员还是支持赵德昭奏疏中提出科举的意见的。

于是乎在赞同声音之中,朝廷开始在省试之上加了一个殿试。

时间已经到了农历二月初,大宋朝廷所举行的科举考试,仍依五代旧制,每年举行一次。只不过今年的名额开始增多,而且从下一届开始难度开始增加。

今年是大宋朝廷举行开科取士的第二个年头,此时此刻在京城之中,礼部开始举行省试,省试之后再是殿试。

省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试”或“春闱”。省试之后产生的一些名额再由皇帝亲自在殿堂之上进行考核。

省试以及新出来的殿试,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每逢省试验,京城为之倾动,试前要举行隆重庄严的仪式。

去岁建隆元年,大宋朝廷就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当时录取了十九人,唐末五代以来,每科进士都在二三十人以上,由此可见,赵匡胤的采纳人才的宁缺毋滥。

而且赵德昭也知道大宋初期的科举制度是沿袭前朝制度,存在一些漏洞,而且他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科举制度让大宋朝能拥有更多的人才,因此他在第二年省试之前,就已经将科举改革的册子递交给赵匡胤。

而此刻在京城之中各家客栈之中已经挤满了进京赶考的士子。

礼部贡院考试当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一系列仪式举行后进行考试。

这几日乃是省试,过了几日省试完结之后,便是殿试,由皇帝亲自对士子考核。

殿试后按照赵德昭所言,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那日大宋天子赵匡胤还下旨:“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

自此之后,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而且之后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sān_jí科举考试。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自此,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

……


状态提示: 第五十二章 开启殿试、科举改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五十二章 开启殿试、科举改革(2/2) 返回《天宋武功》目录下一章:第五十三章 历史宿命、李璟崩卒(快捷键→)

推荐阅读军工科技抗战之烽火燃血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满唐华彩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四国演义系统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大国军舰戎唐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色莫斯科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