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三国之召唤猛将七百八十三 魏武帝爆表(2/2)

文/青铜剑客
三国之召唤猛将 | 本章字数:1621 三国之召唤猛将txt下载 | 三国之召唤猛将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红色莫斯科修改超神三国极品贴身家丁大唐贞观直播间水浒终结者三国红颜系统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我在明末当太子帝国第一纨绔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唐时财圣亮剑:让你发展,你带回一个师?
兵,后退至冀州章武,把幽州前线让出来,让曹操独自对抗唐元,自己来一次坐收渔翁之利。

“曹阿瞒奸诈诡谲,本督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李靖翻身上马,下令全军向方城撤退,会合了鱼俱罗之后。再向南后退一百三十里,撤到章武境内安营扎寨,再寻战机。

就在李靖大军撤退的时候,李牧率领的援兵与卫青的援兵在安次境内狭路相逢。一场大战胜负难分,天亮之后各自引兵退去。

李靖与卫青合兵一处,撤回到方城大营,鱼俱罗早就拔了营寨,随时准备撤退。李靖一声令下。全军直奔泉州。

到了泉州,兵分两路,由卫青率领马超夫妻,以及太史慈、田豫继续坐镇泉州前线,而李靖则带着李存孝、鱼俱罗、陈登、许攸,以及负伤的冉闵、高昂继续向章武方向撤退,会合驻守在那里的关胜,修筑防线,与泉州的卫青军互为犄角,静观战局变化。

当城方面。铁木真亲自出马,率领五万骑兵夜袭曹彬大营,攻占了要塞当城。

曹操亦是亲自出征,从涿县引领了典韦、许褚前往救援,在路上又会合了郭子仪、庞德等人,与元军一场大战。晌午时分,慕容恪、拖雷率军赶到,双方厮杀到傍晚,互有死伤,各自引兵退去。

数日之后。北方的狼烟逐渐散去,战事暂告一段落,四大势力互有死伤,各自都被撕开了伤口。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综合比较,唐军方面虽然损失了陈子云与祖大寿,另外前后折损了超过四万的兵马,但能够拿下蓟县把幽州东部与北部连接成一体,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此外,能够获得公孙瓒积攒了多年的两万八千多匹战马。以及被烧的黑漆漆但尚能利用的大量甲胄与兵器,还有蓟县的十几万百姓,因此获利最大。

而在元军方面,因为支援唐军,以及夜袭曹彬,前前后后战死了一万五千多骑,又损失了皇太极,但夺回了要塞当城,切断了代县与涿县的联系,算是功过相抵,既没沾光也没吃亏。

曹操方面,俘获了陈子云以及一千五百唐军,又从唐军大营里掳回了部分物资,正面硬拼元军铁骑,以六千左右的伤亡,杀死杀伤了元军万余人,稍占上风。遗憾的是,由于曹彬的疏忽,当城要塞又被铁木真重新夺了回去。

汉军方面,各路的伤亡累计过万,庆幸的是总算把冉闵、田豫率领的一万两千多公孙瓒旧部从二十多万唐元联军的重重包围之下救了出来,没有眼睁睁的看着公孙瓒全军覆没,算是达成了预期战略目标。

涿县城内,曹操命人把陈子云押解上来,范增、郭嘉、贾诩、蒯良等谋士两旁站立。

“听闻传言说你是汉人,为何为异族效力”曹操审视了陈子云一眼,抚须问道。

陈子云叹息一声:“造化弄人,年轻时候跟随乡邻出海打渔,遇见狂风暴雨,迷了方向,被卷到了高丽半岛,为高丽人所救。后来在岛上娶妻生子,便在岛上定居了起来。再后来唐皇派人招揽,便出仕为大唐效力。”

“如今既已被俘,是否愿为孤效力”曹操轻抚胡须,和颜悦色的劝降,“孤亦是求贤若渴,若你肯归顺,孤必然会唯才是用”

之前连续抓了多尔衮与达奚长儒,可惜二人都是硬汉,宁死不降,这让曹操颇为懊恼。现在抓住的陈子云是个手生,本身又是汉人,所以曹操才耐着性子劝降。好歹自己也是手握四十万大军,掌控四州的强大诸侯,难道魅力就这么差么

陈子云躬身作揖道:“大王,某家眷尚在半岛,有一妻一妾,儿女三人。请大王容我三思”

曹操颔首:“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相信你是聪明人,会做出聪明的抉择。我给你三天的时间思考,是归降还是杀身成仁,全在你一念之间”

陈子云下去之后,曹操又夸赞范增道:“范先生的计策不错,孤赏你黄金五十两,绸缎一百匹”

“多谢大王赏赐”范增作揖谢恩。

“叮咚曹操采纳范增建议成功,随机增加统率1点,当前统率上升至101,并且因为宿主之前已经获得了曹操的仇恨点,故此现在出现了爆表反应,系统即将提供三人的爆表名单,请宿主仔细聆听。”

就在范增谢恩的同时,远在交州的刘辩突然就得到了这么一句提示,曹操爆表了。

“啧啧这亚父的强谋真是好东西,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硬生生的把曹阿瞒的统率从99强化到了101,司马仲达赶紧发威,降低阿瞒的属性或者破坏曹魏的国祚吧”[m.69kshu.com 69书吧]


状态提示: 七百八十三 魏武帝爆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七百八十三 魏武帝爆表(2/2) 返回《三国之召唤猛将》目录下一章:七百八十四 太公出世(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明第一暴君红楼之挽天倾机战之无限边境贞观女婿:李二求我做驸马!红楼武状元大明烟火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奇观误国:我要重振魏武雄风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盛世说书人大周不良帅1635汉风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