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今年只有六岁,按照年纪出阁读书早了些,可太子身为国之储君,担负国家之安稳,早些读书明白治国道理刻不容缓,加上皇帝子嗣稀少,太子的教育就显得越发重要了,不少大臣上了奏折后,宣宗也觉得太子教育的问题不可耽搁,这事儿也就按照群臣的意思先行考校一番。
参与这次考校的官员并不是太子口中所说的满朝文武,能给太子当老师的人选本就不多,除了本朝的几个大学士之外,便是翰林院的庶吉士,翰林编修了,可因太子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年纪并不大,考虑到太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培养太子学习能力,所以挑选的老师也有诸多要求,首先老师精通学,治学严谨,其次老师为人需品行端正,铁面无私,光是这两点就没几个人能满足,人数能多才怪呢。
今日来的除了内阁三杨之外,还有六部的各部尚书,都察院的顾佐、高榖一共十余人外,并无其他人,人数虽少,可该有的规矩,场面却一点都不比太子正式出阁读书小了许多,对于这一点群臣也理解,皇帝将近而立之年才得了这么一个太子,自然宝贝,况且太子已定为国之储君,也就是未来的皇帝,就算这场面有些不符合祖宗规矩,除非后半生不想在官场混了可以去吵吵两句,否则谁吃饱了没事在这上面去计较,六岁的孩子是小,可不代表他不会记事,不会记仇,所以在这件事上群臣竟难得选择了沉默。
对于百官这种反应,宣宗自是满心欢喜,早早便让人准备,天一亮就赶到了大本堂了。
最快更新无错阅读,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46585/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465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199章 八方饮誉乾坤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景之月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