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王公公你的鉴赏能力是逐年看涨啊?“朱瞻基提笔在画卷上落了款,哈哈大笑道。他的书法,取法赵孟頫,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加上,这两年他致力于将书法融入画卷之中,使得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所以这落款之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锦上添花,画卷立即多了几分清润之姿。
王振微微一笑,道:“奴婢跟着这么一个能书能画,且能治国的皇帝身边,日看也看可不是眼力高了么?“
这记马屁可谓拍得润物细无声了,自古至今,能书能画的帝王算上他的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无疑是南唐李煜了,此人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这份虚名他的确担当得起,只可惜,这人不太会做皇帝,继承皇位的时候,国家本就是一个乱摊子,偏偏这位大才子,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这一点还是让人敬佩的,但不管如何,毕竟是皇帝,诗词歌赋再好,若是亡国了,上对不起列祖列祖,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就是自己这皇帝这身也保不住,再能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也不过是亡国之君而已。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46585/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465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59章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景之月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