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妹的娘马上改口说:“吃的饱饱的,睡好觉。俊山呀,你今晚就住我家吧!我家空房子还有几间呢!”
林俊山不好意思地说:“阿婶,不好意思。我怎么能够再打扰呢。”
杨强说:“孩子,不要紧。谁都有出门的时候,你今晚就在我家歇一晚,明天再上路。”接着杨强问了林俊山的家里的情况,读了多少年书,上京要找谁等。林俊山都一一作答。
杨强打从心里喜欢林俊山,趁着高兴,酒一杯又一杯地喝,还说了很多过去的事。说,他原来参加晋军,曾经领五百兵,在跟北魏,也就是拓跋氏的战争中负了重伤,然后就离开军队。之后,娶了妻子张氏,就带着她到这个镇上来,以打菜刀、剪刀等生活用具为生。原来,生了三个男孩子,皆因病无药可治而养不活。以后才有了秋妹这个女孩子。
杨秋妹见爹爹今晚喜欢喝酒,就一杯又一杯给爹爹斟酒,她敬爹爹酒,自己也喝一些酒。杨婶见丈夫今晚如此爱讲话爱喝酒,也一盘一盘地炒菜端菜。
杨强说到激动时,眼睛含泪,说:“如今,我们晋国是一天不如一天,北方又新建立了几个国家,西北也有赵国,西蜀也闹独立的,连连打仗不断,天下一片混乱,民不安生。我这一辈人,已经老啦,希望后生一辈能够振兴国家。”
杨秋妹说:“爹爹不老。爹爹打的菜刀、剪刀、锄头,都是上等的。”
杨婶说:“你爹爹,今年已经五十岁啦!还不老?今后要靠你招女婿养老呢!”
杨秋妹不好意思地说:“娘!说什么呢!我还小。”
杨婶说:“不小啦!有钱人是十三岁就嫁人了。你已经是十五岁了,再过一个月就十六岁了。”
杨强已知杨婶的意思,就问林俊山:“俊山还未有定亲了吧!我见与你有缘,如若不弃,我把小女许配与你。如何?”
林俊山这一紧张,不得了,连筷子都丢在地上,真是缘借你家暂栖身,说破婚姻惊杀人!赶忙站起,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杨秋妹也紧张地说:“爹爹!你讲什么呢?”但是心里则喜滋滋的。她在这个英俊青年面前,春心已经有所萌动。
杨强哈哈大笑,笑后说:“我女儿不欢喜吗?不高兴就当爹爹没有说过。”杨强的确是当过兵,也带过兵的,性格就是这么直率。
杨秋妹赶紧说:“全凭爹爹做主啦。不过,人家俊山哥啥意思呢!”这女孩孩真大胆,把事全推给林俊山。
杨婶说:“啥意思,这小伙子我看好。俊山,你家距我家也不远,以后就叫你的父母亲搬下山来,我们两家就住在一起。”这杨婶虽是女人,说起话,做起事来,也是坦诚直率的,也许她老人家也喝了些酒吧!有酒气,讲话就大胆。
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林俊山还有什么话可讲。人家是在镇子里居住的,而自家是居住山上偏僻的小村,一家鸡鸣,全村眠醒。看这两位老人也是热心肠的老实人,是真的喜欢自己的。看那秋妹,也是生的眉清眼秀,脸如鹅蛋,白皙肌肤,秀发如丝,真是个可人儿。
但是,林俊山毕竟读了些书,不敢直接接受,说:“此事,我没有意见。不过,我想禀报家父家母,才是正理。”
杨强说:“我也知道婚姻之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家父母既然同意了,又自己当了媒,就剩你家父母了。凡事总有个灵活权变从简,你就写一封信禀报你的父母吧!此事就这样定了。”
林俊山说:“好吧!我就写一封信禀报我父母双亲。不过,这次出门,是要到京城里找事做的,没有带什么有价值的物件,没有定亲礼物。如何?”
杨强说:“你不是会写吗?就写一纸字为凭即可。”
于是,林俊山写道:“姻缘天定,承蒙关爱,在林中镇与杨秋妹定百年和合之约。有杨父杨母为证。林俊山甲子年三月十八日。”写完递给杨强看,杨强看后转给杨婶,杨婶看后,拿给杨秋妹收藏。
然后,林俊山再写信报告父母。说明在林中镇与杨秋妹定亲始末。
杨婶高兴说:“今晚为良辰吉日。我们就焚香向祖宗告知。”杨婶点燃了香,四个人都对杨家祖宗拜了三拜。拜毕,杨婶拿来两个穿着红绳子的玉葫芦,一个递给林俊山,一个递给杨秋妹,说:“这两个玉葫芦,你们一人一个佩戴着,也算是你们的定亲之物。”
此时,杨强已经有些醉意,再满满给各人斟上一杯酒,说:“今日好日子,又逢好事。我们再饮一杯!”四个人都满饮一杯。
杨强说:“我明天需早起床,先去歇息。你们再谈谈。”
杨婶也有意让两个年轻人再亲近一番,也说:“我也去歇息。阿山,阿妹,你们可再坐一会儿。”
在客屋里,剩下林俊山与杨秋妹两个人,相对无话。过了良久,还是女孩先打破这个沉寂的时间,说:“俊山哥,这次,你进京找亲戚,亲戚是做什么的?”
林俊山答:“我是找姨父,我母亲说他是一个武将。几年前,姨父带军队路过这里,刚好我父亲和母亲来赶集,在路边见到他。他说住京城,写了地址留给我的父亲,并说有事就去京城找他。”
杨秋妹说:“如果以后,你也当个将军多好啊!”
林俊山笑笑地说:“当将军哪有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42904/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4290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章 俊后生林中镇定亲)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陈冥如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