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继续行进,一直来到湟川。
童道辅看着周围的风貌,看着大西北独有的山川美景,不由得意气风发,非常骄傲地说起了之前他出征西北时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他担任监军,大军恰好进发到湟川。
大军在此杀牲祭旗,准备开战。
然而此时,却突然得到了齐惠宗的手诏,让他们退兵。
此情此景,跟后世的空投手令这种操作也差不多了。
至于为什么要退兵,原因很简单,皇宫失火,齐惠宗认为是不祥之兆,所以要退兵。
当时童道辅显然也觉得很无语,他直接将诏书塞进了靴子里。军中诸将问他上面到底写了什么?童道辅面不改色地回答道:陛下希望我们早日成功。
结果,此次出征大胜而归。
在庆功宴上,童道辅才拿出那份诏书传示军中的将领。
将领们不由得大惊,这可是抗命不遵,如果真打输了,岂不是要杀头的大罪?
童道辅说,此时士气正盛,如果真的按照圣旨暂时不打,那对士气将会是多大的打击!到时候再次出兵,可就不见得能取得这样的战果了。
所以,他宁可战败自己背负罪责,也要隐瞒圣旨,强行出兵。
而这也让童道辅在西北树立起巨大的威望,成为他之后以军功封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童道辅得意洋洋地向樊存炫耀一番,那意思很明显。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这一方面是在炫耀自己此前的得意之举,展现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让这位郓王殿下不要瞎掺和;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连皇帝的话我都敢不听,郓王殿下你可千万别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能指挥我啊。
樊存看了看童道辅,心中呵呵。
童道辅的这个事情,确实是值得一吹。毕竟,这就是他整个军旅生涯中,最亮的高光时刻了。
其实仔细分析,童道辅的这个所谓的高光时刻,很高光吗?
也不见得。
一方面,当时能打赢,是整个西军和诸位西军将领共同努力的结果。童道辅当时只是一名监军,话语权是有的,但要说这全赖他的指挥之功?那是扯淡。
以西军的战斗力,本来就该打赢。
另一方面,童道辅之所以敢把皇帝的诏书塞进靴子里,其实也是因为摸透了齐惠宗的脾气。
齐惠宗虽然脑子不清醒,但整体上还是一位比较宽仁的皇帝。当时,童道辅判断出齐惠宗万事都还要依赖他,即便自己不遵旨,也不见得就会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所以才敢搞出这种冒险的操作,为自己博取名声。
如果是一个凡是遇到有人抗旨就一定要杀他全家的暴君,童道辅还敢不敢这么干?
多半是不敢的。
童道辅这个人最大的标签就是“欺软怕硬”,从对西夏、金人的不同态度就能看出来。
打西夏的时候,他仗着齐朝国力比西夏强和西军的强大战力,各种浪,胡搞瞎搞,甚至打了败仗还报捷报;可到了打金人的时候,在太原城都还没见到金人的影子,他就已经开溜了。
所以,此时的童道辅再怎么吹牛逼,樊存也都只是无视。
童道辅很憋屈,此时面对这位郓王殿下,他是真一点脾气都没有,只好将气全都撒在军事上面了。
……
“刘法将军,本官命你即刻出兵统安城,以此为根基攻取朔方!决不可延误军情,否则,军法从事!”童道辅看向眼前的一名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将领。
统安城,是此时齐军占领的一处重镇,也是继续进兵的跳板。
刘法眉头一皱,微微摇头说道:“末将以为不可。
“西夏军虽经我军重创,但元气未伤,贸然出兵,恐胜算不大。
“统安城孤悬境外,周边情况不明,还需更多情报。
“末将若是贸然孤军深入,万一遇伏,后果不堪设想。”
童道辅脸色一寒:“刘法将军!你也是当世名将,长期征战边塞,更是对西北战事了解颇多,此时大功就在眼前,为何却畏敌如虎?
“你在京师时,亲自在陛下那里接受命令,还言之凿凿地说此战一定能胜。怎么大战当头,却又畏敌如虎,说胜算不大?就不怕被陛下追究欺君之罪吗!”
这番话带着戏谑,甚至羞辱的意思。
刘法将军脸色一黑,显然被童道辅的这番话逼得有些无话可说。
但毕竟事关身家性命,他还是想再挣扎一番:“军情瞬息万变,岂可一概而论!末将并没有说不能出兵,只是此时贸然出兵,胜算确实不高。”
两人暂时争执不下。
樊存在一旁看着,瞬间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剧情节点了。
一个说能打,一个说不能打,那么,必然有一个人是错的。
如果此时他对历史上的这段内容了解很透彻,那么自然能知道正确答案。
但他并不知道。
不过这也没关系,因为他还有场外求助的机会。
樊存看向视野右上方的那张卡牌,考虑一番之后,强忍着肉疼,直接召唤了盛太祖!
盛太祖,是当前所有历史的英灵人物中,消耗能量最多的一位。
不论是召唤,还是问询,又或者是让他直接附身托管,都比其他历史人物的英灵消耗能量更多。
其实樊存也考虑过其他的选项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42581/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4258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46章 郓王殿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青衫取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