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们不惧,山寨里的兄弟,也会有些损失。”
“所以我们要‘盗亦有道’,不可肆意妄为!”
“盗亦有道?不可妄为?”听到朱武的想法,陈达、杨春两人,俱是面面相觑。在他二人看来,打劫本就是违法犯禁之时,打劫时还讲究什么“盗亦有道”,纯粹是脱了裤子放屁——
如果当山贼都不能肆意妄为,那么还有谁愿意当山贼呢?山寨里那五七百个小喽啰,可不全都是活不下去的穷人!
看出这两人一时无法理解,朱武却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早晚是要前往梁山泊的,少华山这个临近大宋精锐西北禁军的地方,早晚都要放弃。
既然如此,朱武就打算在少华山周围试验自己想法,以便在前往梁山泊后,快速壮大实力。
所以,在提出“盗亦有道”,震惊陈达、杨春之后,朱武又旗帜鲜明地道:
“《道德经》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那些富户的钱财大多是从穷人身上夺去的,我们劫富济贫,把富人的财富重新分给穷人,是替天行道、符合天道正义之举。”
“替天行道”的口号,在这时绝对是一个大杀器。作为梁山泊未来凝聚人心的大旗,这个口号一出,顿时震住了陈达、杨春两人。
他们或许没认识到朱武所言的“替天行道”的真正意义,却明显感觉到这个口号对自己的好处——
至少,以后他们在外出劫掠时,就能师出有名。遇到被劫掠的富人质问时,也能理直气壮回应。
所以,在想到替天行道的好处后,陈达兴奋地道:
“这个口号好!”
“咱们山寨应该拿‘替天行道’做旗号!”
“再下山抓个人祭旗!”
作为山贼盗匪最喜欢使用的旗号,“替天行道”的口号一出,很快赢得了陈达、杨春认可。
纵使两人理解的“替天行道”和朱武所说的“替天行道”还有一些差异,却不妨碍这个口号在提出后,少华山三大头领一致同意用这个口号作为山寨旗号。
既然是旗号,当然要做旗帜。很快,在朱武提议下,陈达、杨春都同意在少华山竖立一面杏黄旗,绣上“替天行道”四字。
只是,说到拿谁祭旗时,三人就发生了争执。按朱武的想法,用猪牛羊三牲祭旗也就罢了。陈达却认为要抓个富户,用对方脑袋来祭旗。至于杨春,虽然碍于朱武的面子没赞同陈达所说,却同样认为只用三牲祭旗,显得没有气势。
最终,朱武也只得答应用三牲祭旗后,按陈达、杨春的想法,下山抓住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后,砍了脑袋祭旗。
三大头领都统一了意见,少华山上上下下,很快忙碌起来。虽然山寨穷困,缺少许多物资,但是以前打劫来的布匹,还留存了一点。
很快,经过一夜的忙活后,在山寨中上上下下数百人的努力下,一面硕大的杏黄旗,在少华山竖立起来。每当风刮展开,都能看到上面绣着的“替天行道”四字。
看着这面大旗,无论朱武还是陈达、杨春,亦或是山寨的小喽啰,都感觉一种认同感,滋生在了心底。
少华山这个以往靠杨春和乡邻的关系、抱团取暖的小山寨,也开始逐渐转变,成为一个以“替天行道”为理念、让大家都认同的大势力。
“报!”
“大头领,山下有商队过来,带着许多大车!”
正当山寨中杀猪宰羊,共拜杏黄大旗时,山下放哨的小喽啰,忽然传来消息。
没有杀几个富户祭旗,陈达正有些烦闷,听到喽啰来报,顿时大喜过望,道:
“正缺人头祭旗,偏生有人来了!”
当即点了人马,就要下山劫掠。
眼见陈达在没有自己号令的情况下,又要带人下山,朱武眉头紧皱,道:
“二弟!”
“先前说过什么,如今你还记得?”
让陈达面色一滞,有些羞愧起来。
他是响当当的汉子,最是讲究义气。既然说过以后听从大哥吩咐,那就不会食言。
如今激动之下忘了这个,又按先前习惯办事,陈达羞愧之下,当即跪地请罪。
见他明白错误,朱武面色稍霁。再加上旁边杨春求情,朱武顺势说道:
“这次也就罢了!”
“以后山寨之事,不能私自决定!”
唤过报信的小喽啰,询问详细消息。
这么仔细一问,朱武顿时从小喽啰的嘴里,得知山下的商队大约三四十人。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带武器,推车的却都是精壮汉子,显然不可小觑。
“孙子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我们打劫商队,不是为了战斗,也不是为了害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上上之策。”
“能够用十倍的兵力围住对方,让他们乖乖交出钱财,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这次下山,就由三头领杨春留守,我和二头领陈达带三百人,下山围了商队。”
有心为山寨立下规矩,朱武也不在乎山下经过的商队带着多少财物,直接决定自己和陈达一起下山,围了那个商队。
虽然被朱武一阵训斥,但是能和他一起下山打劫,陈达还是感到极为高兴。当下就开始挑选人手,随朱武一起下山。
朱武以前没接触过具体事务,靠的是陈达、杨春二人管理山寨喽啰。对于手下的力量虽然知道只有五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42568/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4256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章 替天行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明德道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