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也实在想不到什么办法。只能寄望于朱武不改变政令,继续救援灾民:
“无论如何,我都要劝一下朱将军。”
“这些灾民虽然是负担,却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救了他们之后,能得河北人心!”
自忖在朱武那里还有些面子,周侗决定豁出老脸,劝朱武把救援政令维持下去,不放弃河北灾民。
另一边,周侗看邸报的时候,岳飞等人也看完了考生必读,还结识了在旁边同样观看的考生。听到岳飞对图书室的惊叹,一位名叫贡祖文的考生道:
“兄台这就没见识了,这个驿馆的图书室,和燕京翰林院的图书馆比起来要差远了。”
“听说全天下所有的图书,将来都会收藏在那面!”
“许多外地学子,都因此慕名前去呢!”
不知图书馆的事情,更不知这件事经过闻焕章的报纸传播后,在大宋读书人中引起的轰动,岳飞道:
“翰林院的图书馆?燕京也有翰林吗?”
“我在家乡的时候,怎么没听说过?”
微微摇了摇头,贡祖文看着岳飞等人都是劲装打扮,道:
“兄台来燕京是想参加武试吧?难怪你不知图书馆的事情!”
“据我从中华报所知,燕京的翰林院,是由辽国而来。”
“辽国称翰林为林牙,朱将军收复燕京后拨乱发正,重新改为翰林。”
“如今燕京的翰林院有前辽状元和进士主持,收藏了许多辽国图书。图书馆开放之后,许多东京的读书人,都去燕京看书呢!”
说着这件士林中的大事,贡祖文没有因为岳飞不知这些生出鄙视,看着岳飞手中的沥泉枪,继续热情地道:
“我是开封府长垣县人,兄台来自哪里?”
“看你一表非凡,武功一定不低,不如我指点你文字,你指点我武功。”
“咱们文试武试都参加,博个文武兼备!”
闻言吃惊不已,岳飞道:
“还能这样考试?”
“燕京的文试武试,不是分开考吗?”
又有些歉意地道:
“我们是相州汤阴人,来之前不知道这些。”
“还望兄台解惑,为我们讲解一二!”
闻言有些自得,贡祖文指着考生必读,向岳飞道:
“燕京的文武考试当然是分开考!”
“但是看考试的时间,却没有一点冲突。”
“而且在这上面,也没有限制人不能同时参与文武考试!”
“如今天下动荡,金国又随时就会南侵。我虽然是读书人,却也想学些武艺。免得天下战乱,无法保全自身。”
“我看兄台你谈吐不凡,来到驿馆就前来图书室读书,想来是好学之人。”
“说不定就能通过一科,同时成为文士呢!”
向岳飞仔细解释,岳飞等人才知道燕京的文试分为时务、明经、明法、明算四科,只要通过一科,便能成为文士。
只是即便如此,岳飞等人对自己是否能通过文试,也没有什么信心。因为他们在家中除了练习武艺外,即使想要读书,也根本没有途径。和那些苦读数十年的读书人相比,他们对自己苦练十多年的武艺,更加相信一些。
看到他们的表情,贡祖文便知道这些人对燕京的文试,没有多少理解。找出一份自己在东京得来的去年试题,贡祖文道:
“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这次来燕京的读书人,许多都不是奔着一科而来的。”
“都想连过四科,成为文试状元。”
“这么简单的试题,若是只能过一科,那才真是笑话!”
让岳飞等人观看试卷,四人看过之后,才知道为何贡祖文在他们没有多少基础的情况下,劝他们参加文试。实在是考试的试题太过简单,即使他们四个没读过多少书的人,都有把握答出来。
一时间,四人不由得面面相觑,不知这些试题,是不是燕京的文试:
“燕京的文试考题,不可能如此简单吧?”
“听说今年主持文试的,还有前辽的状元呢!”
闻言冷哼一声,贡祖文道:
“前辽状元又如何?”
“燕山府路三百万人口,能有多少读书人?”
“他们的一甲、二甲文士或许有进士之才,乙科丙科文士,有的就连秀才都不如了。”
“兄台读书再少,还胜不过辽国蛮夷?”
说着,贡祖文见岳飞还有犹豫之色,指着驿站的图书室,向他道:
“这两年的文试如此,但是再过些年,事情就可能变化了。”
“燕山府路的各个驿馆,还有县城、卫所,基本都建立了图书室。还有中小学堂,招收学子读书。”
“他们读书的人多了,参加文试的就多了。”
“说不定再过些年,所有的文士都有进士之才哩!”
“兄台要抓住机会,早点参加文试!”
说得岳飞的神色一凝,体会到这里和河北的差距。如果燕山府路的读书人都有书可读,只怕过不了几年,这些人的水平就再也无法小觑了。自己想考取文士,真应该如贡祖文所说,在这时候考取。
而且,贡祖文无意间说的一个消息,更是让岳飞下定决心,参与这次文试。
“这些试题都是复试的,还有更简单的初试,不需要与人竞争。”
“只要初试的成绩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42568/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4256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61章 岳飞北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明德道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