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长,神色一喜。
“找到了。”
向前飞了三百里后,很快便来到一片山崖处。
这山崖通体灰白,光滑如镜,不见丝毫植被,而且面朝东方,每当朝阳升起时,金红色的阳光洒落,照的满壁生辉,霞彩万千。
在这悬崖下方,突出一片广有半亩得巨石,巨石内侧是一座山洞。
山洞上方,铭刻三个蚀文。
花雨洞。
“就是这里了。”
所有看过蜀山剑侠传的人都知道,风洞山白阳崖雨花洞中的白阳图解,号称蜀山筑基第一神功。
徐瑞已经成仙,所以就把这《白阳图解》忘在了脑后。
现在机缘巧合收了余英男为徒,又把它响了起来,这才让天魂法身徐不周前来寻找。
简单审视一二后,徐不周迈步入洞,前行三丈后,迎面便是一个足有两三百平,高达五丈的大山腹。
山腹周遭并无开凿痕迹,显然是原本就如此。
洞中极为平整干燥,原本有几张石桌、石椅,但都残破了。
徐不周看了一眼,便穿过前洞,沿着一条宽八尺,高一丈的隧道,前行三十丈,深入山腹后,再来到了一个更广大的山腹。
山腹足有上千亩,五六丈高,光线暗淡,周遭上下全是被利器挖出来的碎石,好好地一个仙府灵宅被破坏的乱七八糟。
山腹内侧,竖着一块厚三尺高两丈的石碑,石碑无字,甚至平平无奇。
徐不周看了两眼,绕过石碑后,又一条隧道出现在眼前。
穿过十几丈深的隧道后,便是后洞了。
这里深入山腹,更显黑暗潮湿,不过对于已经成仙的徐不周而言,暗中视物早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目光转向洞壁,一幅幅熊经鸟伸之形映入眼帘,细数一下,总计是三百六十四副。
“这就是传闻中,具备百物之形,内藏先后天无穷变化的白阳图解了。”
三百六十四副图形中,只有十二副人形。
这十二副人形恰巧是整副白阳图解的核心。
《蜀山剑侠传》中凌云凤被白发龙女崔五姑丢在这里学习白阳图解,偏偏略过了最核心的十二副,只学了后面的飞鹰拿兔,野鹤冲霄的动图。
以至于根基不稳,峨眉开府后,差了三英二云一个层次,差点折戟左元十三限和右元火宅。
要不是背景太硬,又掌握禹王令和子午宙光盘两样至宝,只怕也是跟雷去恶、尉迟火、赵燕儿一样?都是打酱油的命。
“我倒要看看这《白阳图解》有何玄妙,若是果真不凡,正好取长补短,纳入我的《玄清真经》筑基篇。”
念头落下,盘膝坐下来,定睛看向起首的十二个人形坐像。
全部都是跌坐超前。
第一个两手只向膝头,双目垂帘内视,首微下垂。
第二个头略正些,仪态甚是安闲。
以下的十个坐像,全都如此。
不过若是加以细看的话,便可以看出,这些坐像没人身上的衣褶都有不同,正对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
以他现在的境界和资质,参悟筑基功法,简直不要太简单。
不过为了避免失误,心中一动。
一座色呈九彩的世界幻影在背后显化。
虽然只是九彩灵心法界的投影,但对他的悟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时间一点点过去。
良久后,徐不周才睁开双目。
“原来如此。”
他终于洞彻了《白阳图解》的玄机。
整个图解分为两部分。
炼气和炼体。
那些人形上的脉络便是炼气诀,跟他《玄清真经》的炼气法诀相比,还差了那么一丝。
但加上后面那些熊经鸟伸,百兽之形就不一样了。
双方相辅相成,既能炼气,也能炼体,彼此促进,铸就完美道基。
相比之下,以《太极玄清道》为基础,结合徐瑞所收集的众多经典,编纂而来的《玄清真经》缺少了炼体的部分。
比起青云门砍竹三年的锻体方法,以及《玄清真经》中的桩功拳法,《白阳图解》中相辅相成的筑基之法,无疑高明了很多。
这也是《白阳图解》成为蜀山第一筑基法的原因所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42530/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4253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632章 三英二云,白阳图解)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东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