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各民族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要求把摩尔达维亚语作括俄罗斯人在内的其他所有民族的反对;更有不少加盟共和国内部的少数民族,要求脱离所在共和国独立。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莫斯科反应迟钝,措施无力,不但没有制止事态的扩大,反让地方的胆子更大,肆意妄为。
去年,阿塞拜疆德纳卡州,因为亚美尼亚人在多数,强烈要求脱离阿塞拜疆,加入亚美尼亚,地方苏维埃甚至发起了公民投票行动,并在之前,和涌入的阿塞拜疆人发生了暴力冲突,造成二十六名阿族人、六名亚美尼亚人死亡。
这样冲突不断的国家,关系紧张都是修饰之词,应该说地下的岩浆压力正在累计,只是在等待一个临界点,然后爆发出冲天的动能。
在戈尔巴乔夫对西方抱有幻想的时候,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因为历来和西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到西方集团的挑拨,认为加入苏联后吃了亏,本来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北欧国家相近,可是为了平衡全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大大落后于北欧诸国。
为此,他们屡次游行示威,要求更多的自治权,最终脱离苏联。
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苏联高层却一厢情愿地认为民族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斯大林说“各民族已经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以一种坚固的友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赫鲁晓夫宣称“在苏联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人们的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勃列日涅夫吹嘘“民族问题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种种鸵鸟心态,使得各种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以至不可调和!
契索涅夫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尴尬地笑了笑:“其实民族问题,只要肯花力气,还是能够解决的。但是戈尔巴乔夫,太差了,不是个好领导!
苏联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突然推行的全面市场经济,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没有专门的经济人才,造成人民不知所措,大量的国家资产,被一些人非法侵吞,生产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困难。
几年改革下来,苏联的赤字翻了一番,为了弥补赤字,国家大量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老百姓怨气极大。
为此,中央被迫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国内的经济上来。
然而,改革失败以后,戈尔巴乔夫更加不顾实际情况,又在政治上全面推翻旧有模式,号召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的、人道的新政体,于是从上倒下,都无所适从,国家陷入了极端的混乱状态,无数的极端思潮,像潮水一样,冲击着人民的大脑。
就在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再次表现出一个不成熟领导人的特质,他居然宣称;战争是政治延续的论调,已经过时了,未来是属于全人类的,苏联要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率领苏联,全面倒向西方,放下手中的武器,乖乖投降。
裁军、削减核武器、控制地区冲突,最后演变到签订撤军协议,准备从整个欧洲,撤回到国内。
这样,人民最后一点点自豪感,也被无情地剥夺,以这次从阿富汗撤军为序幕,人民的愤怒达到顶点,未来的社会动荡,指日可待!”
萧强听着他条理清晰地分析,连连点头,心里暗爽不已。
动荡是好事啊,只要不是在自己国家,这就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他还是虚伪地安慰道:“或许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也许,戈尔巴乔夫还是能领导苏联,迎来最终的胜利。我相信苏联人民,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将苏联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的新国家!”
契索涅夫定睛看着他,良久才说道:“你的话,很无耻,就和西方那些政治家们说的一样!”
萧强无辜地耸了耸肩膀,摊开手,对他不能理解自己的真诚而感到遗憾。
契索涅夫叹了口气,疲倦地揉着面颊,低声道:“对于戈尔巴乔夫的全面亲西,上面有很大一批人看不惯,当临界点到来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和亲西派发生严重冲突,说不定,还会发生一场内战!
可是,被西方政治家蛊惑的老百姓,必然会支持亲西派。所以,最后的结局,我几乎可以想象得出:亲西派全面获胜,各加盟共和国趁机宣布独立,苏联就此瓦解,甚至被进一步肢解,伟大的苏维埃,将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名词……”
萧强不能不佩服他的推理能力,可是,他对此毫无感觉。
他残缺的前世记忆,并不能告诉他,苏联崩溃的过程,是否如契索涅夫的推断一样,能够得到印证的,只是苏联却是成为了历史名词,还是他没有记住的一个历史名词。
也许苏联的崩溃,会让许多苏联认为它肝肠寸断,但萧强不会,那不是他的国家,不是他感情倾注的地方。
他只知道,前世的中国正在稳步向前,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家已成为世界强国。
这就意味着,苏联的崩溃,对中国并没带来坏的影响,说不定,还能对中国的强大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他仅仅是就契索涅夫无懈可击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35616/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356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十六章 不知未来的协议)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急冻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