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随着寰宇地成功,国内对于技术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而且在寰宇精密仪器制造公司,所提供的高精密仪器地帮助下,取得了不小地进步。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产业升级。
可是我们的底子太薄了,负担太重了。要想升级换代成功,又何止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许,让美国人到中国去投资。也能尽量多吸收一些下岗工人。在此有工作可干吧。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能不能奏效,我也不知道……
时代周刊的记者,有些心神不定地回去了。
他彻夜未眠,将萧强的谈话,作了全面整理。尤其是最后一段话,他反复听了十多次,提笔写下的各种心绪思路变化,就达到了三张纸。
第二天。他睁着一双通红的眼睛,来到了总编室,和他密谈了很久很久。
没有多久,一队一百多人地庞大记者队伍。就离开了美国,来到了那个陌生的国度。他们是访了很多地方,听取了许多地方政府的规划设想,询问了那些仍然在中国开办公司的外国企业,了解了当地的就业情况。
从十二月开始,一篇篇专访报道,从中国传到了美国。
年底,一份中国特刊,出现在各个报纸销售摊点。
在这份专刊上,对中国的巨大生产潜力、令人惊叹的人才储备。进行了全面的报道。这里面,即有好的观点,也有负面的评论。
例如:他们如果发展起来,会对美国地经济。造成怎样的冲击?
只不过,这篇报道,并没有引起美国人足够的重视。世界工厂?日本不就是世界工厂吗?他们对我们的霸主地位。构成了什么威胁?
中国热,迅速从一本专刊开始,向所有的媒体扩散。
在九零年到九二年,如果一份报纸杂志、没有关于中国的分析报告、它就不能称其为严肃的报道。无数的媒体,都向中国派出了驻外记者。
中国工人低廉的工资要求、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他们的吃苦耐劳,不逊于日本。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在中期之内,都很难会出现工资飞速增长的可能。
这太难能可贵了!
基础设施,还稍显落后:电力供应,似乎有些紧张。
不过,当地的政府正在全力建设基础设施,全国正在投建、大大小小的火电站、水电站。这种情况,应该能够比较快地得到改善。
他们经过严密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投资,大有可为!
在这个地方开办工厂,他们将获得超额利润,丰厚的超额利润!
大批的公司,奔赴中国。
他们并不打算占领这个市场。商业老板们都很冷静、这个市场还很小,还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动机、大规模消费市场。
但是,这个庞大的人力市场,太珍贵了!
这里面,尤其以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代表。
全世界投资中国,在九零年底,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35616/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356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五十二章 世界投资中国)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急冻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