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有了如今战列舰的实际情况。
其次,俾斯麦号的设计用途并非是纯粹的舰队决战,而是一并考虑了舰队作战、远洋巡航作战和破交作战(针对大型海盗船)的需求。然而帝国在第一次大决战后,海外殖民地损失殆尽,战舰在作战时不能像其他国家可以依赖海外殖民地的基地补给,因此该舰的续航能力很好,可以19节高速战斗巡航8000海里。
再次,鉴于当时世界各国正在建造新战列舰的最大航速都为30节,考虑到帝国海军舰艇数量少,新型战列舰必定常常在己方数量劣势的情况下战斗,而在海战中,在数量劣势的情况下战斗,没有高航速是十分危险,因此俾斯麦号也提高了设计航速。
俾斯麦号战列舰因基尔运河水深限制,为保证大排水量而加宽舰体以减少吃水,舰体长宽比为667:1。从纵向俯视上看,舰体为纺锤形,中间最粗,向首尾两端以抛物线形逐渐变细。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上层建筑沿用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舰桥,显得比较紧凑和美观。另外根据沙恩霍斯特级试航数据采用了非常适合在大西洋恶劣海况使用的大西洋舰艏和一直非常广泛使用的外张干舷等,使得沙恩霍斯特级适航性差的问题在俾斯麦号上完全消除。俾斯麦号舰体的稳定性及较高适航性也高于沙恩霍斯特级。
俾斯麦号战列舰动力和传动系统基本沿用了第一次大决战,帝国战舰设计的3轴2舵标准布局,但3桨不是一战时处于一条线上的布局,改为2前1后,但舵依然是一战风格只是舵机改用了电动为主、液压备份。
俾斯麦号战列舰拥有12个高压瓦格纳锅炉,两两并排放置在6个水密隔舱内,蒸汽输送管道直接穿过同样位于穹甲下方的副炮弹药库舱段通向3个主机舱,每个主机舱内安放着1台涡轮蒸汽轮主机,每4台锅炉同时向1台涡轮蒸汽轮主机提供动力。
军舰动力主机为3台蒸汽轮机,单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5400马力,3台总功率达136200马力。每台主机驱动一个螺旋桨,螺旋桨直径47米。
此外在过渡舱内有蒸汽输送转换装置,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交叉提供动力。
俾斯麦号的动力系统设计功率为138000马力,实际稳定输出功率为150170马力,极速输出功率为163026马力。
在战列舰装甲方面,几乎可以吊打之前的两种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采取了介于全面防护和重点防护兼顾的设计。
俾斯麦号拥有穹甲(即有明显弧度并且延伸到舷侧的穹顶状装甲)和较强的320毫米厚主装甲带
ъiqiku构成了较强的舷侧防护,这种设计实际上是让穹甲和垂直装甲共同参与了侧舷方向的防护,而非完全沿袭了一战时的穹甲设计。
但是,穹甲的高度有限,重要设备又不敢布置在穹甲之上的部分,因此这种设计浪费了舰内的大量空间和一些吨位。
穹甲之上的上部装甲防御力不足,在远距离交战中穿甲炮弹有可能将上部装甲区击穿,更重要的是水线下区域的防御力也较差。
“俾斯麦”号与联盟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对战时,被击中后漏油减速伴有左倾和艏倾,最严重时右侧螺旋桨顶端出水空转。
相对于主装甲区高度接近6的黎塞留级战列舰,仅有48的俾斯麦号经常和纳尔逊级一起被称为皮带式主装甲带。
俾斯麦号战列舰吸取了沙恩霍斯特级的经验,船体结构的焊接量有很大的增加,达到了95。俾斯麦全舰分为22个主水密隔舱段,从第3到第19舱段为主装甲堡区域,保护了70的水线长度和85~90的浮力以及储备浮力空间。
帝国的科学家们在俾斯麦号巨大的舰体主装甲堡内纵向和横向上安装了多重装甲和水密隔板。
俾斯麦号的防雷隔离舱在舯部深55米,向舰尾方向逐渐减至5米,向舰首方向逐渐减至45米,由22毫米52油舱壁、油舱、45毫米52防水背板构成,为两舱四层钢板的布置结构。
整体上看,除了弹药库舱段的布置相对还算严密以外,与同时期其它国家战列舰的防雷结构相比较,俾斯麦级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设计要求也不高,仅仅为抵御250千克tnt炸药的水下爆破。
但帝国海军在关于“提尔皮茨”号损失的222-45号技术报告上指出它的tds能抵挡300千克第国烈性炸药的水下爆破,可以认为这是该级战舰防雷系统的实际准确防御水平。
俾斯麦号没有设置两用甲板,它们采用了装甲甲板和水密甲板分离的传统布局。
由于在舰体横向上布置了厚重的上部舷侧装甲和上装甲甲板,俾斯麦级位于机舱和弹药库上方的舰体水平结构有三层,第一层由柚木上甲板、50-80毫米52水密甲板、第一主构造梁构成;
第二层由20毫米52水密甲板(即第二甲板)、第二主构造梁构成;
由于在上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一主构造梁,并在第二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二主构造梁,使该舰拥有双层舰体上部主构造梁。
第三层是该舰上为数不多的创新设计之一,在80~100毫米52水密甲板,再往下并没有像其它国家的战列舰一样布置主构造梁而是水平铺设了一层构造加强筋,与装甲甲板一同被作为舰体构造的组成部分。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35412/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354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35章 路上的大保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雨过凉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