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1768戊子革命第43章 口袋扎紧(1/2)

文/0号机甲
1768戊子革命 | 本章字数:1931 1768戊子革命txt下载 | 1768戊子革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明镇海王崛起,从1900开始风雨楚歌盛世君子行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秦时小说家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红色莫斯科都市尖兵大唐风华路

江宁八旗军副都统眯着眼睛,手里的强弓继续挽着,右手从腿上的箭袋抽出下一支重箭。

满洲骑射,这是八旗的根本!

可惜到了他这一代,关外的八旗还好,关内的普遍都不熟悉战阵了,自己带的这两个牛录八旗兵,至少有一半百步射箭十箭只能中个二三箭。

不过,就算是这样,江宁八旗军副都统也有自信凭借手里的重箭,击溃老嘉山的贼军。

朱移山踉跄两步连连后退,那一记重箭正好射中了他的左胸,导致他现在左胳膊几乎不能动弹。

而在身边,几百支重箭同样射向没有障碍物阻挡的朱移山部。

朱移山咬着牙,将朴刀衔在嘴里,右手翻到背上拽出一顶圆盾。

“拿盾!”

一声嘶吼,朱移山蜷缩身子跪在地上,尽可能的让身子躲在盾牌后面。

听到圆盾上“叮叮咚咚”的声音,朱移山感到了一种煎熬。

因为河中央有好几百个八旗兵,如果对方轮流射箭的话,自己根本没法动弹一步!

不行!这样下去迟早要死!

朱移山心里一凛,用力掰断胸口的箭杆,接着,瞅准时机,他一个翻滚疾步朝大炮阵地跑去。

明代学者王艮资料(明天开始不这样了,有空闲时间就码字,谢谢大家的支持,因为没钱,在双开飞卢,那本每天要写一万五,时间真的很紧张,请大家谅解一下,写小说真的很累。)

先世原居苏州,后落户于泰州安丰场(淮南中十场之一,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以烧盐为生,始祖名王伯寿。王艮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为“灶丁”(烧盐的苦力)阶级,世代为灶户,“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十一岁时家贫辍学,随父兄淋盐。十九岁时随父王守庵经商至山东,在山东拜谒孔庙时,得到很大启发,认为“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于是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置书于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在十多年的自学中,一方面不耻下问,一方面“不泥传注”,强调个人心得。因善经营,“自是家道日裕”,成为富户。

?

王艮塑像

38岁时远赴江西往游王阳明之门,下拜执弟子礼。王阳明一开始觉得他个性高傲,因此把他的名字改成带有静止之意的“艮”字;王艮经常与师争论,“时时不满师说”,坚持自己的观点,既“反复推难、曲尽端委”,又“不拘泥传注”、“因循师说”,于是自创“淮南格物说”。他主张:“即事是学,即事是道。人有困于贫而冻馁其身者,则亦失其本非学也。”强调身为天下国家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为封建lún_lǐ道德的出发点。有一次坐“招摇车”(蒲轮)招摇过市,遭阳明指责。嘉靖二年(1523),北上入京,沿途讲学,受到各方重视而轰动一时,王阳明闻讯大为震怒,欲设法召他回来“痛加制裁”,但已鞭长莫及,他的学术思想已流传四方。嘉靖五年(1526),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之聘,主讲于安定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求学者纷至沓来,这为泰州学派的创立准备了条件。王艮的门徒以平民百姓居多,“入山林求会隐逸,过市井启发愚蒙,沿途聚讲,直抵京师”,但亦不乏著名学者如徐樾、颜钧、王栋、王襞、罗汝芳、何心隐等人,子弟至五传共有487人,罗汝芳为集大成者。黄宗羲称此一派竟能“赤手以搏龙蛇”。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天德良知也”。王艮在讲学别出心裁,按《礼经》制着深衣、戴五常冠,“行则规园方矩,坐则焚香默识”,他一生布衣,拒绝入仕,并直指统治者:“使仆父子安乐于治下,仍与二三子讲明此学,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故被斥为“异端”。

嘉靖十八年(1539),57岁的王艮已病魔缠身。次年冬,病重弥留之际,他对儿子王襞说:“汝知学,吾复何忧!”他希望泰州学派能延续下去。逝世后,四方送葬者有数百人之多。

王艮的一生对泰州学派作出很大贡献。他的学生大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王艮不信“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天才论,而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他自学成才的切身体会。由于他非经院出身,一生文词著述很少,着重口传心授,使“愚夫愚妇”明白易懂,这成了泰州学派的特色之一。王艮的著作,后人辑为《王心斋先生遗集》。

主要作品

相关书籍

?

王氏宗祠

王艮讲学传道,一般都是当面口传心授,不假文字和笔舌谆谆。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传道方式呢?主要有以下因素:一、王艮是灶丁出身,在青少年时读书甚少,以后虽自学有成,但他却不喜著述,严格说来,写作恐非其“强项”,尚不能到“倚马万言可待”的熟娴地步;二、王艮自许为他学的是二千年来未有的“绝学”,这,劳动大众视之“若久旱之望云霓”,而统治者却视之为“左道”,城府颇深的王艮,恐“言易招非”、“以文取祸”,留下“不妥”的文字易“授人以柄”,因而,他留下的文字就相对地较少了;三、王艮讲学传道的方式,有别于正宗儒家的传统方法,而是将儒、释、道的思辨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儒家

状态提示: 第43章 口袋扎紧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42章 成败 返回《1768戊子革命》目录下一页:第43章 口袋扎紧(1/2)(快捷键→)

推荐阅读红楼之挽天倾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帝国第一驸马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北朝帝业大明烟火盛世君子行风雨楚歌红色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