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佃户们。
统统享受田赋减免,免去皇帝登基开元第一年,所有的租子。
种出来的粮食,皇上不收租子了!
此后三年,租子减半收取!
保证你们都是“从龙之功臣”这个认证。
保证以后,每个月发一次猪肉。
保证有职司,就有一份俸禄。
保证给吃不上饭的穷鬼家,发米粮。
保证给光屁股的娃娃,发衣服!
而且村里几百口人,都享受养老补贴!
!导仁此举。
喜的满村的老老少少,都跪下三拜五叩。
直呼“吾皇英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吓得村里的土狗们,好一阵乱吠!
反正是闹着玩儿的。
秦财主开心,咱穷人得实惠,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道士看着正在烤鹅的耗子,咽了一口口水。
接着说道。
这秦导仁,当了半年的村皇帝。
满村男男女女,见了秦导仁都得磕头:“吾皇圣安”!
秦导仁登基,当皇帝过瘾倒是过瘾。
就是家里…不是,是宫里的国库,有点扛不住。
天天这么多文武百官,要发俸禄。
国家的税收。
——也就是自家的佃租,又收不上来。
这下子,就相当于坐吃山空。
国库里很快就只剩下,两只饿的奄奄一息的老鼠了。
——它俩饿的,实在是没力气逃走。
空虚,这可愁坏了“大丞相”。
毕竟当这个‘丞相’,可比当教书先生舒服多了!
于是,大丞相上书:
臣本破衣,混饭于村里;骗点束脩于私塾,不求顿顿饱食,但求饿不死。今上不以臣卑鄙,又发了新衣;三天两头还给肉吃。
臣由是感激,遂许皇上以驱使……
最后。
大丞相心生一计:出师!
远征一百二十多里地之外的县城!
正愁家里没钱了的秦导仁,当即准奏。
随即全‘国’总动员,满村出动砍竹竿,打磨锄头。
备战!
秦三世陛下召集起满村青壮。
年轻一点的扛上锄头耙子、竹枪竹箭。
老弱残兵们,就挥舞旗帜,以壮我大秦军威!
正所谓有力出力,没力给我吼两声!
秦导仁下旨:命杀猪的赖二为“征讨大将军”、大丞相为监军。
并且自己也披上一块床单,御驾亲征!
~~~~~~
可怜那一百二十里外的小县城!
户不过几百、人口才数千。
身处内地,承平多年,哪见过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
(秦导仁的‘征讨大军’里面,乱七八糟的裤头旗帜多。
看上去,怪吓人的。)
再加上,那县城里面,大丞相提早安插了细作。
里应外合之下,顷刻间就攻入了县寺。
打开县仓,却得钱不多;还不如县长家里的钱帛的零头。
劫掠了县里的大户、官吏家,到也收获颇丰……
得胜!
首战告捷。
秦导仁兴致勃勃的,班师回朝!
没成想,半路还有一窝土匪。
打麻将的同胞们,最恨啥?
——截胡的!
去的路上。
那些土匪见浩浩荡荡数百村民,持枪扛锄的,还以为是去哪里械斗的大宗族。
土匪肯定不会去打劫,这种斗志昂扬的,组团出去打架的穷鬼啊!
便任由“御驾亲征”的秦三世,大摇大摆的过去了。
等到得胜回朝的一帮人,再次经过山脚下。
这下子。
土匪们不干了:你说你大包小包的,还手推车都推着布匹、粮食……
你是过来显摆、眼气我们的吗?
这种肥羊,怎么可能放过?
这个年头,其实土匪也是吼的闹热、吃的造孽。
时常有一顿、没一顿的吊着命。
早起打劫、加班偷盗。
饶是如此敬业的土匪们,那日子,也是过的相当凄惶。
眼看秦导仁这只肥羊送上门来,土匪们怎肯放过?
于是。
土匪们也是发了彪,一股脑儿地冲下山来!
混乱之中…严肃点,打仗着呢!
乱军之中,刚刚登基半年多的秦三世,不幸挨了一锄头。
应该是:被天外飞仙的神板砖?
受命于天的皇帝,哪可能会被锄头挖死?
太丢份了!
你让史官怎么写传记?
反正有一点,是改不了:大秦三世,在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御驾亲征的时候。
——薨了!(hong)
大秦三世薨了。
皇帝死了不要紧,要紧的是抢来的钱粮。
将钱粮保住了,满村人才有好日子过。
满村村民,平时胆小懦弱。
一旦别人抢自己的财物,那战斗力,瞬间提升了八个等级。
土匪们,其实多半也是乌合之众。
经年悍匪,也就那么几个。
双方激战两个时辰。
“大秦国”损失最为惨重的是,被土匪抢走了数百斤栗米、数百斤稻谷。
布匹也被土匪抢走了十多匹,心疼的大秦国子民们,心直抽抽。
其次大秦国在此次战斗中,还损失了七位老婆娘、八个老头。
这些都是御史大夫、典客之类的“朝廷重臣”。
另外,村里损失了三位青壮。
——至少都是卫尉、中尉级别的军官。
这下子。
“大将军”赖二,可就损失了不少得力助手了!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24727/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2472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4章 大秦三世薨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闲庭数蚂蚁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