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袁彬而言,陛下是什么?
是他的信仰,更是他的命,更是他力量的源头。
他的武力可谓是天下第一勇士,可若是没有了信念,他又为何而战?
他在稽戾王那里崩坏的忠君信仰,在陛下这里恢复如初,并且再次坚若磐石。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很少有人知道袁彬的想法,袁彬一个莽夫,更是从未对人提起。
袁彬坐在窗前,看着两把青兕枪看了许久,才慢慢用红绸布蒙上,其他的赏赐,他不是很在意,唯独这两把枪,是陛下对他的肯定,他格外的珍重。
袁彬这一夜睡得并不安稳,三更天,袁彬就醒了,沐浴更衣,专门换了蟒服,等听到五更的打更声,便站了起来,揣着三样伴手礼,向南湖别苑而去。
袁彬这一路又是船又是马,肯定是劳累无比,朱祁钰下敕让他好好休息,朱祁钰还以为袁彬要一觉睡到中午去了。
但是他刚起床没多久,换上了常服,就听到了兴安禀报,袁彬请求觐见。
“快宣。”朱祁钰往前走了几步,走到了门槛处,刚抬起脚,又收了回去,回到了主座上,正襟危坐。
“臣袁彬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袁彬来到了台阶之上,在门槛之外,就是三拜五叩,行了大礼。
“平身。”朱祁钰让袁彬免礼,才对着兴安说道:“拿件大氅来,这天寒地冻的,穿一件蟒服就来了。”
“赐座。”
蟒服是缎面,丝绸看起来贵气,可却是不抗冻的单衣,袁彬就穿着件单衣就来觐见了。
“谢陛下!”袁彬俯首说道。
朱祁钰笑着说道:“快进来,外面冷,袁指挥真的是风采不减当年,就是瘦了些,黑了些,倭国这穷山恶水不养人啊。”
“袁指挥辛苦了。”
朱祁钰上一次见袁彬,还是在上一次。
景泰四年,朱祁钰回京之后,就再没见过袁彬了。
这一晃匆匆四年就过去了,海上毕竟不比陆上,袁彬的确是晒黑了许多,也瘦了一些。
袁彬猛地站了起来,大声的喊道:“不辛苦,为陛下尽忠!”
“坐坐坐。”朱祁钰示意袁彬坐下说话便是。
朱祁钰越看袁彬越是满意,笑着说道:“袁彬啊,不是你,咱这郡县琉球,哪有那么容易?”
“这琉球刚刚安定,你就又去了倭国,辗转数千里,不是你们在倭国经营,咱们大明这白银,一年别说二百万两了,连一百万两都够呛。”
朱祁钰的新政,是从新货币政策和官邸法开始的,没有这白银,大皇帝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明非常需要白银,这次的冬序,就是缺少足够的货币导致的。
袁彬等人功劳极大,当然朱祁钰也从未亏待他们这些为大明尽忠竭力之人。
袁彬大声的说道:“臣就是…就是…全仰陛下威武!”
“咱威武不威武,咱自己知道,好了,好了,不擅长溜须拍马,日后就不要拍了。”朱祁钰乐呵呵的说道。
袁彬并不是一个复杂的人,更不是安禄山,哪怕袁彬是安禄山,他在倭国能怎样?
袁彬俯首说道:“陛下,臣给陛下带来了些倭国的特产,几个内宦在点检。”
“哦?是何物?”朱祁钰兴趣盎然的问道。
倭国的特产不就是白银、硫磺、黄金和倭婢吗?
还有什么稀罕的玩意儿?
“来了。”袁彬打了个马虎眼,这献宝当然没有提前说的道理。
小黄门端进来了一个盘子,上面用红绸布盖着,兴安拉开了红绸布,一枚金印出现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这是什么?”朱祁钰看着那枚不到食指两节大小的蛇钮金印问道。
袁彬才笑着说道:“汉委奴国王印,是建武中元二年,汉光武皇帝赐倭国国王的印绶,臣在银阁寺找到的,就拿回来,献给陛下。”
“原来是此物。”朱祁钰拿起了那枚金印看了看,笑着说道:“袁指挥有心了,此物甚好。”
汉光武皇帝赐下的印绶,算是倭国成为中原王朝藩属国的开始,金证如山!
这一枚蛇钮印绶,并不是很大,但是却有意义,几乎等同于大明对倭国的宣称权。
袁彬拉开了第二块和第三块红绸布说道:“第二件名叫八尺琼勾玉,第三件叫天丛云剑,是臣从倭国的天皇神宫里拿来的。”
“这一枚玉,一把剑,有什么说法吗?”朱祁钰有些好奇的问道。
袁彬挠了挠头说道:“臣在倭国听闻,倭国的天皇在继位时候有一个仪式,叫什么剑玺等承继之仪,就是这把剑和这个勾玉。”
“质地倒也没啥稀奇的,臣去拿的时候,那个天皇还一脸败相,嚎啕大哭,一副天塌了的表情,想来是好东西,臣就带回来了。”
“传说应该还有个镜子,臣没找到,那天皇说是早就丢了,臣回去了再找找,给陛下带回来。”
朱祁钰拿过了那勾玉看了看,又拿起了那把剑端详了下说道:“确实不是什么好货,收归内帑,随便找个角落安置便是。”
朱祁钰不认识这东西,其实袁彬也不清楚他拿了什么,在倭国的传承里,这两样东西就是倭国的法理基础,拿走了,等于掏干了倭国存在的法理性。
大约等同于红苹果,就是那颗代表罗马皇权位于君士坦丁堡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23863/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2386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百三十二章 皇帝赐物,青兕献宝)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吾谁与归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