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开封府百姓都知道。”
“官家登基之前,修为不是先天,所以他继位之后,在龙气的侵蚀之下,活不过四十岁,对吧?”
“不错,只有继位之前,成就先天的,才能在龙气侵蚀之下,活到六十岁,其他的官家,统统短命!”
“要是一个人自幼身体不好,每天还有龙气来侵蚀他的根基,损害他的元气,他不仅不养生,还旦旦而伐,那这样的人忽然间猝死,也不奇怪吧?”
“不奇怪,不奇怪!”卫鞅连连点头。
“官家不仅从小身体不好,还因为高太后的刻意压制,从小郁气丛生,一直到高太后死了,才真正掌权,这大起大落之下,会短命,对不对?”
“有些歪理。”
“更重要的是,五天前,官家和刘皇后的独子病死了。姑且不用阴谋论的视角来看待此事,就从实际结果出发,你说官家会不会很伤心?会不会很难过?”吕不韦进一步问道。
“当然了,官家十七岁那年,高太后都没有还政于他。一直到十八岁的时候,高太后死掉才亲政。从那以后,为了多子多孙,官家不仅仅旦旦而伐,肯定还服用了很多大补之物,刺激了这么多年,一直到上个月才有了这么一个儿子,为此还不顾众臣反对,直接把刘贤妃封为刘皇后,就这么一个独子,肯定宝贝的不得了。”
听到这里,章援也开始思考,官家是不是真的活不长了?
不不不,自己可是大忠臣,怎么能有这种不忠不义不孝的念头呢?不能想,实在是大不敬!
可是,旦旦而伐,自幼咳血,时常服用大补之物刺激身体,幼时郁气丛生,好不容易有了个儿子结果一个月就死掉了,精神大起大落之下,身体崩了,好像也不难理解……
该死,怎么能这么想呢?
此乃大不敬之罪!
这么想着,章援将精神力向着四周扩散而去,将保密级别再度提升一个层次,并慢慢的向着二人走来。
无论你们是什么身份,此刻,本校书郎确实对你们感兴趣了!
“你想想,要是官家忽然间驾崩,继位的会是谁?”吕不韦进一步说道。
在他的言语引导之下,章援下意识的就开始思考,要是官家崩了,还死的很突然,那么会是谁继位呢?
他自己都没发现,他此刻下意识的思考,是建立在哲宗忽然驾崩的基础上。
“如今官家还年轻,周岁二十三,虚岁二十四,距离四十大限还有十六七年的时间,再加上前段时间真的生出来一个儿子,所以官家肯定不甘心,肯定想要再生一个儿子。即使生不出儿子,也要从宗室之中领养一个,而不至于直接让兄弟继承大宋。但,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卫鞅继续扮演萌新。
兄终弟及,哪里比得上自己把弟弟的儿子夺过来,直接封为太子好呢?
哪怕是亲弟弟,也不能和养子相提并论。
尤其是这养子,原本是亲侄子的时候,那肯定养子更亲啊。从法统上讲,也是养子(亲侄子)更好。
“所以啊,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官家是不可能公开下诏,直接敕封亲弟弟简王为太子的。否则,万一官家未来又生出来一个太子,那岂不是害了亲弟弟?”
“所以,兄友弟恭之下,官家除非眼看就不行了,然后才会在床榻之上,公然宣布,继位者是简王。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官家真的还能掌握整个后宫吗?甚至更诛心一点,若是官家忽然间驾崩,连临终遗言都来不及交代,那时,继位的会是谁呢?”
“官家的亲弟弟是简王,理论上讲,官家没有儿子也没有养子,那就是兄终弟及,皇位是简王的。可若是官家驾崩的很突然,皇宫会被谁掌握呢?掌握皇宫的这个人,是否愿意见到简王殿下登基呢?”
听到这里,章援再也冷静不下来了,他三步并作两步,直接来到了吕不韦的面前,重重的抱拳行了一礼:“多谢先生指点迷津,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就在这儿吗?”
“是我失礼了,先生请!”
……
一处密室之中,三人开始继续未完的对话。
“向太后素来喜欢端王,对于她而言,端王和简王并无区别,都是先帝的子嗣,都不是她的儿子。但是,简王继位却不会感激她,反而会让朱太妃成为朱太后,这样她的身份就不再是皇宫中最大的。若是端王继位……”
“更重要的是,章子厚身受官家隆恩,若不是官家的赏识,他能杜相七年吗?当官家忽然驾崩之后,他能直接拥立端王吗?”
说到这里,吕不韦冷冷一笑:“纵然章子厚此刻不要脸了,昧着良心支持端王,名声也臭了!士林中,第二天就会传出,他为了高官厚禄,不支持简王的故事。”
“如今的章子厚,已经独相七年,该有的权力早就有了,还打服了西夏,征服了吐蕃,开拓了西南,建功立业也够了,对他而来,最重要的是身后名。”
“他真的会为了继续当几年,不是独相的丞相,而主动支持赵佶吗?我看是不会的。”
“哈哈哈,不错,陛下待老夫恩重如山,老夫又岂是那种贪恋权位之人?更何况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要是让他成了官家,那大宋国祚肯定会受到影响。”
伴随着笑声,章惇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与此同时,大量的精神力伴随着章惇的目光主动泄露而出,充斥着附近的空间,霸道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22088/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2208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章:奇货可居(求一波月票))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熊二先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