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能源设计
建筑最好使用最大程度上的风笛设计,使用风笛作为能源来源,风笛能需要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应急阀门,一旦风笛破损,可以使用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应急阀门关闭,从而避免因为破损的风笛,影响建筑的密封性。
建筑最好使用最大程度上的空艇风笛设计,使用自己震动链条(自震动链条,用震动避免积雪和冰块的积累),使用超大容通容积的空艇风笛,获得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额外能源补给,当然使用鲸鱼尾摆设计的风笛空艇,就能用鲸鱼摆原理,让链条和自己抖动,从而获得积雪驱散功能。
能使用高度3千米,底面圆半径达到1千米的圆锥地基就最好了(自重类地基,区别于以土地摩擦力地基),这种地基专为随时搬家落地而设计。
第四章号外(不是尤里写的)
尤里这货,在恐龙时代,差点被冻死,所以就写了这本书。
第五章南极驻扎
去南极驻扎,需要什么硬件呢?
1.南极极夜飞行器引擎实验平台。
1.1从最初的风笛能,到设计主动飞行引擎。
1.2飞行器的机翼方面,学学动物的方法,使用鳞片,羽毛的方式,通过外表面的活动,让冰块和积雪无法依附,荷花效应了解一下。
2.南极极夜风笛能实验平台。
2.1不同于其他地方,南极是不太可能安装大风车风能机械。
3.南极造斜坡实验平台。
3.1想要可持续补给建设驻扎基地,就可以想想如何工程化,系统化的建设一个斜坡,让自然重力也参与建设。
4.南极极夜天文台实验平台。
4.1既然南极极夜时,因为风雪原因,导致无法在地面应用上光学天文望远镜,只能用上射电望远镜,那就试试,如何设计出云层下是风笛能阵列空艇,云层上是超高空空艇光学天文望远镜——大气层内的空间站。
5.南极极夜以风治风实验平台。
5.1用人造龙卷风,对抗极夜时的风,或许能让积雪滚远点,或许能用龙卷风的风眼,获得良好的光学天文望远镜的观望角度。
6.南极极夜太空服工业
6.1专门研究各种极寒条件下的太空服改进和太空舱改进,当然,也可以使用液态气体环境中,设计和制作海王星的太空服和太空舱。
7.南极极夜无恒星光农业
7.1研究一下以电能为一切来源的农业。
8.南极极夜冰复合材料试验平台
8.1用于研究以冰作为大百分比的建筑材料在可持续低温区的可行性,必要时,极昼时,融化过冬用建筑,快入冬时,再建设,从而避免需要安装大门方便大型器械的进出。
9.南极极夜超低温超高温差敏感度红外眼镜实验平台
9.1可以用于天文望远镜中的温度扫描。
10.南极极夜红外线零排放或负排放科技试验平台
10.1可以用于保护南极环境,也可以用于在南极局部制造接近海王星的环境。
11.南极本地原生菌落试验平台
11.1找出南极本地原生菌落,说不定有大用,扩展到所有南极原生生物的研究。
22:172018-5-29
《外星球的营造法式》
第一章万丈高楼从地起
建筑先从地基开始,而建筑所处环境中的位置,分为非流体和流体。
在固体上建造房屋,这是传统房屋的地基,略过。
在流体中建造房屋,分为液体和气体。
按照浮力,可以分为水平方向风转化成垂直pēn_shè浮力(一般和表面积和表面积与流体交互形态决定),可以分为水平方向排空量转化成(体积除以质量)密度比浮力。
在南极,沙漠,虽然短时间可以算固体,长时间却要算流体的建筑,一般使用建造出一个个的超高的地基柱子,绝对是扎根很深,出土土拔(以海平面为原点,就叫海拔,以土平面为原点,就暂时叫做土拔)很高,可以通过定高度或顶点栓链条的方式,作为建筑的约束式地基,也就是避免建筑随便跑,属于有大气星球,可以用上浮力方式避免地形变化程度大时期的建筑方案,一般不适用于无大气星球(有特例)。
第二章楼有千变万化
台风多发,就设计出l字形的设计,平时楼房直立在大风车的杆子里,台风时,楼房卧倒,而大风车看情况选择是卧倒,还是把受风叶子收回杆子里,使用更适合台风的风笛能,而非使用相对不太适用于台风的杆子受风转能。
楼房可以卧倒,对应的就可以缩入地下,通过地基建设成环柱设计,让地基完全可以容纳整个房屋,方便在地震时,选择让房屋卧倒,还是缩入地基环柱,结合坎儿井原理,设计出可以如同地铁一样,小行星来袭时,快速躲进地下n公里(真防空洞)。
在地震高发星球,或振颤星球,使用不倒翁设计的房屋,一切载荷全部安装在一楼,而高楼层安装天文望远镜及其他轻载装备。
1:562018-5-30
莫叫光阴空度月,惜时作文教万世。
吹牛不上税,不纳税,干嘛不吹?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05583/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0558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52章 幻好汉只敢提当年勇001)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纯白色科幻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