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凤国自己从朝堂到地方都混乱不堪,军队唯一有些战斗力的居然是地方豪门的私兵。
而一些成建制的凤国军队,很多都已经多年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军饷了,一些边境军队为了吃饱饭,甚至就地开垦土地种田,一边种田一边混日子。
这样的军队跟一群农夫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在玄武国军队打过来了的时候,一些凤国边境守军直接就溃败了。
甚至不需要玄武国士兵来打他们,就是远远看见玄武了的军队,这些凤国军队就自己吓得四处逃窜了。
这样的边境守军又怎么能够守卫凤国的土地呢!
而玄武国遇到的少数抵抗,居然基本都来至于这些地方豪门的家族私兵,但是这样的抵抗毕竟少之又少,在大局上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所以凤国才会在平北大将军拓拔俊率领军队一到,就马上丢失了三个郡的土地城池。
这个让平北大将军拓拔俊当时都是始料未及的,如果不是玄武国的守城士兵不够,相信平北大将军拓拔俊可以拿下更多的凤国城池。
沈灵汐当然知道这个状况,她在汝南就感觉到凤国的百姓过得不容易,后来就连沈家这种汝南豪门都受了影响,向朝廷给了几百万两银子听说才没有出事。
这个都是因为德庄太后狮子大口口的原故,但是谁也不敢说什么,只能默默忍下这口气。
沈灵汐当时也听闻了这个事情,不过这几年听一些凤国暗卫的同僚提过,德庄太后又变本加厉的向各个郡要贡品,动则数百万两银子,没有几家豪门可以长期受得了这种盘剥。
所以沈灵汐相信只要她自己将目前玄武国的国力恢复一些,让自己后院没有后顾之忧后,对于凤国皇位的争夺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沈灵汐自认为虽然不是什么明君,但也不会像德庄太后那样穷奢极欲,更不会不顾百姓的死活。
至少沈灵汐觉得自己做皇帝天下百姓吃得起饭还是问题不大的,至于其他的她可以继续努力。
不过现在只是玄武国的皇帝沈灵汐还管不到凤国那里去,现在恢复军队,开科举考试,发展商业农业才是根本的改变国力的政策。
于是沈灵汐除了安排吏部去举办科举考试的事情,还让工部新修水利工程,务必要将农业给搞上去。
至于商业方面,沈灵汐觉得可以借鉴后世搞什么经济特区之类的。
沈灵汐打算在建业城开一个商业区,这个商业区尽量吸引各国的商人来做生意,而且税收方面可以先免除一定的赋税,还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这些商人。
争取让建业城尽快恢复繁华的样子,一旦各国有钱的商人来到建业城中,就可以充实这里的物资,还可以大量带动就业,使得建业城的百姓可以更容易的挣到生活所需要的收入。
只要将农业商业充分发挥出来潜力,沈灵汐相信很快整个建业城就可以兴旺起来,而一旦建业城兴旺起来,就可以带动周围的城市也兴旺起来。
而且这种经验一旦成功,沈灵汐会马上将这个方式向玄武国全国推广开来。
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沈灵汐觉得恢复玄武国的国力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毕竟所有事情无非是金钱和粮食,只要这两样足够,沈灵汐就可以放手大胆的去做。
而凤国只要有那个德庄太后在,沈灵汐觉得肯定整个凤国都不会有什么起色的。
等到将玄武国的实力恢复过来。甚至于大大的增强,这些凤国的重臣也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到时候沈灵汐再公布自己是云轩帝姬的身份。相信没有多少凤国的有识之士会不忠于自己的。
等到那个时候,沈灵汐觉得要想夺回凤国的皇位就非常的有可能了。
这点沈灵汐从张天德长老的态度,就基本可以看出整个凤国高层大臣之间的态度。
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沈灵汐又是凤国皇室正统。又可以将玄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那凤国这边呢,还是一团乱麻,这个傻子都知道怎么选择吧!
而为了能够尽量在这场凤国皇位的争夺中少一些不确定性,也为了让凤国和玄武国的百姓少受一些波及,沈灵汐决定要把玄武国治理好,让玄武国的百姓休养生息一下,再图谋凤国的皇位。
而这一切沈灵汐打算最多用三年的时间,将玄武国的国力基本恢复过来。
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先把凤国的暗卫成员尽量安排到朝堂之中,这样所有安排才会有可用的人。
于是沈灵汐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就去将吏部的一些主要官员叫来询问了一番。
吏部侍郎现在已经换成了丞相韩成非一派的官员,所以对于皇帝沈灵汐这次对科举的重视程度,这个吏部侍郎李玉堂是非常上心的。
知道陛下召见他询问科举准备的事情,于是赶紧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到沈灵汐的御书房之中。
沈灵汐一般平时都是有重要的事情,才会在御书房召见臣子,当然来御书房最多的还是林峰,不过一些朝堂上的高官,也还是会有沈灵汐亲自在御书房召见的荣幸。
“爱卿将科举的事情向各个地方官员通报没有呢?具体进展如何了,还有多久可以举行第一次的科举考试呢?”
沈灵汐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询问起来,让吏部侍郎李玉堂非常紧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204857/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20485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37章 实施新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陪太子读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