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秦命运第87章 韩非冤死(2/2)

文/神话将军
大秦命运 | 本章字数:1304 大秦命运txt下载 | 大秦命运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大唐风华路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满唐华彩布衣枭雄三国之帝皇战庶子权臣武灵战国假太监:从坤宁宫走向宏图霸业民国:横行上海滩,我小弟有点多贞观楚王八零娇妻奋斗生活
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从史籍来看,他在治理韩国的三十多年中,除了不断向秦国求和之外,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有作为的事情。现在,这个“修渠抗秦”、迂回救国的战略决策,乃是他阁下采取的唯一“积极”措施。

呜呼,世界上竟有韩王韩然这样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面对强邻的侵略,不去加强国防建设,整军备战,却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修水利,增产增收,希望敌人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中,变得疲惫衰弱下去!简直就像为了消耗敌人实力,而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建兵工厂、制造枪炮子弹一样。这种异想天开的奇怪念头,从谋划到付诸实施,竟在韩国高层决策集团中始终无人提出异议,也算古今一奇!由这样一批国家领导人管理的国家,如不迅速灭亡,简直没有天理!

郑国渠大概用了三年时间建成通水。就在该渠大规模施工的三年之中,秦国也从未停止过对韩魏赵三国的军事进攻。而这项粮食增产工程建成后,秦国如虎添翼,从此进人了加速统一期,而东方六国则进人了加速灭亡期。二十多年后,六国竟被一扫而光。韩国则在郑国渠建成之后十四年即公元前230年,第一个被消灭,这与韩王韩然对秦国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期间韩王韩然薨,其子韩安立(公元前239年)。韩王韩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派遣公子韩非出使秦国、侍奉秦王嬴政。

韩国公子韩非是战国晚期的著名人物,是韩国宗室贵族,是法家代表人物,曾自学道家老子思想,又拜儒家荀卿为师,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以儒家与道家的学说为本,发扬法家,集法家思想的大成。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韩安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于是时间到了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嬴政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

由于秦相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无形之中妨碍了秦国的统一大计。

此时作为韩非同门师兄的李斯已经贵为秦国高官,自然不愿意才能胜过自己的韩非侍奉秦王嬴政。而且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李斯向秦王嬴政进言:“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国有利的事。”

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派人抓捕韩非、投入监狱。最后李斯为了不留后患,私下逼韩非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秦王嬴政,被李斯阻扰、未能成功见到秦王嬴政。后来秦王嬴政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蒙毅听闻此事也是感叹历史终究没有改变,但是屠龙王究竟在哪里?为何最近如同消失了一般?


状态提示: 第87章 韩非冤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87章 韩非冤死(2/2) 返回《大秦命运》目录下一章:第88章 坐观成败(快捷键→)

推荐阅读军工科技抗战之烽火燃血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满唐华彩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四国演义系统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大国军舰戎唐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色莫斯科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