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最后苏会办只能自己咬紧牙关过日子,虎翼军六千精锐,每年要花上四十万两银子,按常规这笔军饷是要由朝廷全数支付,可现下要优先供应燕京北平府对付鞑子的部队和程系大人的西征大军,还有京城汉阳附近的数万精锐,至于河南虎翼军就顾不到了,每年才拨下十二、三万两。
苏会办对虎翼军也是十分尽心,每年都能筹个十七、八万两银子,可是距离四十万两还是差上十万两上下,这其中的差额也只能让驻地供应了。
原来许州和卫辉的这两标兵力都差不多,各是四个步兵指挥,只是豫北的一标有一个独立的骑兵指挥,而雨小将军这一标却配属有一个炮兵指挥,可半年之前,朝中的李党上奏,欲以黄河以北的豫北三府加上冀南新设一省,今上对此议颇为赞许,有意让李党出任新省的会办、节度之职,以在牛李两党间搞点平衡。
苏会办得到牛相爷用快马传来的消息后,紧急从许州抽一个最弱的指挥北上,调换豫北最强的两个指挥。豫北的那个骑兵指挥,本来是对付鞑子的,苏会办借口现在战线已经远离,而河南地方千里急需机动兵力,所以虽然指挥本部没动,下属三个掌旗之外,调走了一个建制掌旗,还抽调了部分骑兵担任教官,这样一来只留下了一个骑兵掌旗的战斗力。
这样一来雨小将军手底下就有五个步兵指挥,一个炮兵指挥又四个骑兵掌旗,雨小将军手底下既然多了一千官兵,可是许州也多了一千骄兵悍将需要应付。
三千虎翼军,许州数县应付得已经有些苦不堪言,再加上一千官兵,那自然是有些连年关都不好过的态势,雨小将军虽不愿坏了名声,可是这六七万两银子的空额即使再怎么样咬紧牙关,都有着三四万两的亏空,也只能先苦了许州官民。
白县令那呈文经过一番旅行没人理会,始终没落到苏会办手里,这等小事原本是无需苏会办劳心,只是在归档的时候却被一个许州籍的官员看到。
这官员一向十分关爱故土,在苏会办面前也说过“请雨小将军收敛些”的话,可苏会办一摇头:“雨小将军是替我在背黑锅!再说移到哪都是叫苦连天!”
这日无意间见这呈文如获至宝,当即找来一众许州籍的官员对苏会办道:“少林寺无视官府,现下最好请雨小将军派一两个指挥到登封去寄食,既可以减轻许州的压力,又可以为官府立威,说不准借此多收些皇粮国税!”
这主张两全其美,苏会办自是十分赞同:“我一直为雨小将军的军食操心,几位当真是帮我的大忙!只是既然要杀一杀少林寺和尚的威风,一两个指挥怎么够用?我让雨小将军便宜行事,他愿意带多少人去就带多少人去!”
这帮许州籍的官员相互转告:“处置完少林寺后,雨小将军免不了是要再回许州,可许州父老这个年关是好过了!”
雨辰也不愿意担一个害民的罪名,当即带两千五百官兵开往登封,倒给了许州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没想到了登封县,白云航老到得很,处置得天衣无缝,雨小将军原本是想为虎翼军捞上一笔家底,现下却是饱饱肚子而已,没捞到什么油水。
只是他是个极有城府的人,知道这事也不必急在一时,当即笑道:“那好!眼下我去巡视各营!”
白县令却笑道:“下官恭送雨小将军,莫要忘让各部来县衙领取粮草和马干!”
这发放的粮草是由张亦隆来干,他办得甚是卖力,当即就发放了近百石粮食和大批马干(指马的草料),官兵都赞登封的支差办得极好,只是登封的治安未免太好了,连个妓寨都没有,夜晚寂寞得很。
雨小将军在部队开拨前发了一个月的军饷和五百文的开拨费,官兵手里倒有几个银钱,纷纷置办物事,倒是也让登封的市面繁荣不少了。
第二天一大早,雨小将军前一天承诺用来剿办魔教的那个指挥已在城外集结,还派了传令兵把白县令从李玉霜的怀里给催了出来,白县令急忙忙穿好官服,和几个人坐了辆大车就往城外去了,后面还跟着大队的公人。
那带兵的许指挥骄狂得很,一见白县令就问道:“白县令,兄弟们的伙食搞得如何了?你放心便是,咱这五百弟兄都是打老了仗,大败过鞑子的精骑,此去剿办不费吹灰之力!”
指挥从七品,县令却是正七品,这是太宗皇帝给县令们的恩德,太祖皇帝的时候指挥叫都尉,是六品的武官,太宗皇帝觉得一个带五百兵的武官却比足足百里候高上两级,实在太过荒唐,当即将都尉改称指挥降为从七品,这指挥却是作都尉训惯了县官,白云航当即一笑道:“这位指挥大人,伙食你放心便是!只要扫平了魔教的妖人,我这里已经备好十石细粮,全是雪一般的上好面粉,再杀上一头四百斤的大肥猪镐劳各位军爷!若是在魔教抄到什么值钱的物事,咱与军爷三七分成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71837/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7183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16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