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已于23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以东开进。24日。独立团在灵丘与涞源之间的腰站与日军遭遇,毙敌300余名,为平型关歼敌开了一个好头。
平型关上的硝烟
25日,天刚蒙蒙亮,敌第5师团第21旅团的后卫部队乘坐100余辆汽车,携带200多辆大车的辎重,共计约2000多人,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一字前行。
115师的战士们,在伏击阵地上警惕地注视着公路。经过近一夜的冒雨行军,虽然相当劳累,但谁也没有困意。大战之前,大家既紧张,又兴奋。他们先是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马达声,接着就隐隐约约地看到敌人汽车的影子。汽车越来越近,这才发现汽车后面还有马车一大溜。只见头一辆汽车上插着一面“膏药旗”,坐着几十个日本兵,头戴闪光的钢盔,身着黄呢大衣,带刺刀的步枪抱在怀里。这些家伙装备精良,侵华以来还未遇到过有力的抵抗。他们所得到的都是东京给他们的贺电,上级给他们的嘉奖。他们在车上指手划脚,叽哩哇啦的不知讲些什么。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土上,他们旁若无人似的,当时只能用“不可一世”一词来形容他们。日军第5师团的师团长是坂垣征四郎。这个人早在1929年就在关东军任参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东北组织伪“满洲国”,就是由他代表关东军同溥仪谈判的。由于组织傀儡政府有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他已经升任中将师团长了。此人非常崇尚武士道精神,在日军中很有些名气。他当时之所以选择平型关作为他的迂回路线,因为他知道这里是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自从中国全面抗战以来,坂垣在华北遇到的都是些不战自退的国民党军队,因此他的气焰非常骄横。据聂荣臻事后推测,坂垣可能没有考虑到八路军已经到达平型关,这就加深了他的疏忽大意。其实,即使坂垣知道八路军已经到达这一地区,他也不会把八路军放在眼里。因为,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八路军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支地方武装。
战士们瞪大了双眼看着进入伏击地域的日本鬼子。对于八路军战士来说,“北上抗日”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这时却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日本人,几乎每个人都瞪大眼睛,想把日本人看个清楚。以前在心里总是想:“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下他们看清了,原来日本人与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三头六臂,只是他们穿得比我们好一点,装备比我们精一些。那么国民党兵为什么要那样怕他们呢,我们的战士们倒是有些奇怪了。本来,我们的战士还可以多想一些,但现在是大敌当前,更多的是临战时的兴奋和紧张。这时每一颗心脏的跳动都非常有力,仿佛已经带动整个伏击地域一起在跳动。战士们上好刺刀,在枪膛里压满了子弹,机枪射手们已经瞄准好了,只等着指挥员一声令下。
7时许,敌人全部进入115师的伏击地域。由于道路狭窄,雨后道路泥泞。敌人的车辆、人马拥挤不堪,行动十分缓慢。115师抓住有利战机,全线突然开火,给敌以大量杀伤,并乘敌混乱之际发起冲击。日军最前面的汽车已被打坏,并着了火,后边的汽车、大车和骡马等互相拥挤在一起,走不动了。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伏击打晕,纷纷跳下车四处散开。也许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会在白天遇上这样勇猛的打击。
“大日本皇军”的精锐,第21旅团惊慌失措了。
日本军队大多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指挥官和士兵的素质比较高。坂垣的21旅团更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从最初的懵懂中清醒过来。其骄横、凶狠、毒辣和残忍的本性就开始发作,指挥官举着军刀拚命地嚎叫着,开始时躲到汽车下面的士兵爬出来拚命往山上爬。
担负伏击主要行动的是第343旅的两个团。
执行拦头和侧击任务的是第685团。该团原是红军的主力部队,下辖的三个营都有着光荣的历史。一营是朱老总从南昌起义带出来的;二营是跟着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三营是黄公略领导的红三军的底子。许多战士都是经过长征的老同志。三位营长都是红军干部。都做过团一级的领导工作,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曾国华、三营营长梁兴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69265/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6926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2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