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细节上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魏军在军候的指挥下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术,这倒不是魏军轻敌,而是魏军的光荣传统,自从冉闵组建魏军,打进攻战是打习惯了,遭遇敌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就地防御,而是进攻再进攻。
当魏军前锋曲军候阵亡后,其第一都伯接替指挥,第一都伯阵亡后,第二都继续接替指挥,直到五个都伯全部阵亡,十个队正也阵亡七个残了两人,仅幸存一个队正,士兵能战者不足半百之时,魏军第二波渡江部队终于抵抗了江南岸。似乎没有休整,稍整队形,就直接向司马恬所部发起了进攻。
看到魏国渡江部队源源不断的上岸,司马恬也知道了他失去了赶魏晋下江的机会。不过,司马恬却知道,别人能退,他却退不得。因为他身后是句容,而句容之后,就是东晋国都建康了。
面对越来越多的魏军士兵,其亲卫士气动摇,几乎集体祈求司马恬撤退,司马恬却道:“大晋业有四十八藩王死社稷,恬就是第四十九个!”
人活一世,总会有一些期盼,农民的期盼是庄稼丰收,丰衣足衣士子的期盼是扬名天下,齐国治国,而将军的期盼是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作为东晋司马宗族,谯敬王司马恬也有自己的期盼,他就是希望司马宗族可以延续下去。
作为统治家族,下场只有一个要么风光无限,享受富贵荣华,要么彻底家破人亡,成为历史中的尘埃。司马恬自然不想司马一族成为历史的尘埃,他已经看不到希望,反而有一种死则死矣的觉悟。
此战若胜,其实与大局并没有太多的益处,然而,司马恬却不想整个司马家族再无翻身的机会,此战若是对魏国沉重的打击,在司马恬想来,魏国为避免损失,肯定会招降,那样以来司马家族的下场或许会好点。这是司马恬死战不退的理由,同时也是司马恬的唯一期盼。
不过这个期盼的背后,却是沉重的压力。
魏**队非常强,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自己所部亲卫一千多人,乃是全部谯郡王国司马恬的佃户出身,清一色心腹嫡系部队。不仅这些士兵都是吃着司马恬的粮饷,就连他们的家人也都是依靠司马恬生活。这支卫不仅装备好,而且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一般部队,战斗意志也非常强,几乎人人都是当死士的觉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61567/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6156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955章最后的决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tx程志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