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汉帝国风云录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四(3/20)

文/猛子
大汉帝国风云录 | 本章字数:1950 大汉帝国风云录txt下载 | 大汉帝国风云录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之神级败家子满唐华彩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醉枕江山大唐腾飞之路大时代1958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国潮1980红楼之挽天倾烟冥望阡陌明末之草原为王超级兵王
遣册。

在送葬的队伍出发以后,所增助丧物品的清单要宣读,此时只有丧主及其配偶可以号哭,其他人若忍不住号哭,则要彼此劝戒。史宣读记载在木版上的清单,其助手抽算筹计数时可以坐着。大家都可以号哭。

八、大遣奠

安葬之日,天明之时,将大遣奠的祭品预先陈设在大门外。大遣奠是为安葬遗体而设的,所以又称葬奠。这是最后一次为死者举行奠祭,所以特别隆重,祭品的规格超过前面所有的奠祭。按照礼数,士礼的规格是特牲三鼎,此时升一等,用了少牢五鼎的规格,羊、豕、鱼、腊、鲜兽各一鼎。陈设在柩车之东的祭品是四豆、四笾,四个豆分别盛有牛胃、蚌肉酱、腌葵菜、蜗肉酱;四个笾分别盛着枣、米饼、栗、干肉。此外还有醴和酒。

昨天晚上收藏起来的明器,此时要再次陈列出来。参加葬礼的来宾入门时,丧主在庙内行拜礼,不能离开灵柩。

为了将预设在大门外的大遣奠的祭品正式陈列到庭中,有司先要将昨天陈设的祖奠撤除,撤下的祭品改设在柩车西北。接着将门外的五个鼎从门外抬进来,设在‘重‘的附近。四个豆呈方形排列:牛胃在西南方,蚌肉酱在其北侧,腌葵菜又在其东,蜗肉酱在其南,以南边的豆为尊,向相反的方向转行;四个笾也呈方形排列:枣在蜗肉酱之南,米饼又在其南,栗在米饼之东,干肉在栗之北,以北边的笾为尊,向相反方向转行。俎以两个为一组,从南向北排列,而以南边的俎为尊,不转行。鲜兔之俎单独陈设在豕俎之东。醴和酒在笾的西侧。

九、发引

大遣奠完毕后,送葬的队伍准备前往墓地。有司将‘重‘从庙门中央抬出去,再将驾车的马匹和车拉出门,套好车,等待出发。接着,撤除大遣奠的祭品,先把覆盖在祭品上的巾撤去后,有司将鼎中羊和豕的后肢的下端盛入‘苞‘里,准备带往墓地。所谓苞,就是苇草编成的圆筐。按照礼数的规定,士只能用两个苞。其它鼎里的鱼、腊、鲜兽不是正牲,所以不必盛入苞里。接着撤明器,茵席和瓮等用器也顺序撤出。

发引是丧礼中的重要仪节。1998年,韩国庆尚北道一位九旬来者去世,丧家为之举行的‘儒林葬‘,。引,又写作‘纼‘或者称为‘绋‘,是挽引柩车的绳索,柩车启动前往墓圹时,送丧者执引挽车走在前面,称为‘发引‘。《礼记·檀弓下》说:‘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可见,执引是亲友表示对丧事‘助之以力‘的举止。执引助葬,是古代通行的礼仪,如《左传》昭公三十年:‘晋之丧事,敝邑之间,先君有所助执绋矣。‘杜预注:‘绋,挽索也。礼,送葬必执绋。‘

执引的做法,流传很广,是人们彼此借以申述情谊,追思缅往的一种方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在丧礼中看到它的遗意。如今参加追悼会,人们在送花圈时,通常会在绶带末尾写一‘挽‘字,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这里的‘挽‘就是‘挽‘的俗字。‘某某挽‘正是古代执引挽车的意思。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哀悼死者的对联称为‘挽联‘、吊丧的布帛称为‘挽幛‘,送葬时唱的歌称为‘挽歌‘。

前往墓地的道路肯定会有凹凸不平之处,为了防止灵柩倾斜、翻到,棺柩两旁在饰柩车时就已经系上了‘披‘,披是一种红色或者黑色的帛带,每条披由两位送丧者执持,在柩车晃动时用力拉住,以保持其平衡。披的多少,表示不同的身份,天子一边六披,两边为十二披;大夫一边四披,两边为八披;士一边两披,两边为四披。所以,士的丧礼出殡时,一共有八位士在车两旁执披,以保持灵柩的平稳。

柩车出发后,丧主与亲属跟在后面号哭踊。出宫门时,丧主想到亲人的遗体离家越来越远,悲从中来,顿足而哭。送葬的途中,柩车一般不能停在路上,只有国君派人前来赠助丧之物时,才能例外。这一仪节安排在柩车到达邦国的城门时进行。国君派宰夫前往赠送黑色和浅黄色的帛一束。宰夫致国君之命后,丧主号哭,拜了又叩首。宰夫登上柩车,将帛放在灵柩的帷盖内。丧主拜送宰夫后,柩车及送葬者继续行进。

十、窆和执綍

送葬的队伍来到墓穴前,乘车、道车、稾车以及随葬的明器陈设在墓道的两侧,众主人面朝西排列在墓道之东,妇人面朝东站在墓道之西。为了保持安静,确保下棺时万无一失,此时男女都不得哭泣。

下棺称为‘窆‘。为了防潮,先要在墓穴的底部垫上称为‘茵‘的布。茵是夹层的,中间塞进了茅秀和香草等有芳香气味的草本类植物。茵一共有五块:下面三块横向放置,上面两块纵向放置。

接着将灵柩抬下车,除去棺饰,然后在棺上系上‘綍‘。綍,文献中又往往与前面提到的‘引‘混称为‘绋‘。綍是指下棺用的绳索。当初在殡宫将灵柩从坎穴中托起来时用的绳索就是它,此时用它将灵柩托起时,助丧者都要执挽綍,然后将灵柩徐徐降入墓圹。古代丧葬用綍的数量有严格的等级,据礼书记载,天子六綍、诸侯四綍、大夫二綍。据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天子六綍,挽者约千人;诸侯四綍,挽者五百人;大夫二綍,挽者三百人;可见场面相当盛大。士的执綍人数,文献没有记载,当是在场的所有送丧者,人数当然

状态提示: 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四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四(3/20) 返回《大汉帝国风云录》目录下一页: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四(3/20)(快捷键→)

推荐阅读雏鹰的荣耀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国潮1980大唐腾飞之路大唐之最强熊孩子红色莫斯科红楼之挽天倾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北朝帝业机战之无限边境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我在现代留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