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对手的这种转变,潘浩大致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不过他并不介意再与对手过过招,因此索性也没多问,坦然接受了全媒体中心组建的安排。
眼见潘浩居然如此“顺从”,蒋如柏反倒不习惯了,笑问道:“潘总,你是不是有什么意见啊?咱们这是交流工作嘛,你不妨直说,有问题咱们好一起解决嘛!”
潘浩见不得他这种装好人的虚伪样儿,笑道:“我只有一个要求——晚报要和我们融合发展没问题,但前提是他们要有能与我们天阳城事匹配的表现!我可不想再独挑大梁了,蒋总,说实话,这段时间我过得也挺累的,要真有个搭档能和我一起扛,我求之不得呢!”
揣摸清楚了对手的算盘,潘浩索性摊开了说。
蒋如柏被戳中心事,强装镇定的点头称是,心里暗下决心:姓潘的你狂个啥?不就是拿下了几笔单子吗?不就是被外边的人夸了几句吗?尾巴就翘上天了?我就不信了,我举全集团之力还不能扶起来一个刘一博!
各怀心事的两人结束碰面后,蒋如柏立刻紧锣密鼓的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一开始这些天,他自然是耍了一些手段,和包云雷一道,将之前西龙地产的广告合同重新分拆,直接把绝大部分的广告收益算在了晚报头上。这么一来,刘一博至少在创收能力上,获得了与潘浩相差不多的基数。
虽然这个“相差不多”,在潘浩拿下后面的几百万收益后,差距仍有五六百万之巨!
而在最难以量化的外界评价方面,蒋如柏也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终于,几天之后,随着西龙地产与辉然制药合作工厂一期项目的开工投产,他等来了这个机会。
依靠与市府建立起来的最新关系,蒋如柏提前介入打探,顺利为“全媒体中心”争取到了独家报道的机会。而由于此事关系重大,甚至事关“国计民生”,蒋如柏顺理成章的将重任交到了相对传统稳重的天阳晚报。
刘一博也不负众望,一连几天推出了特别报道专版,将这次合作的背景和项目进展彻底盘点了一遍,同时采访了市府多位领导和众多专家,畅谈了工厂对天阳乃至西川全省的重大意义。
报道刊发后,很快便引发了众多关心此事的市民热烈反响。人们对天阳晚报的积极报道赞不绝口,对他们深入浅出的解析也是交口称赞。
另一方面,市委宣传部也得到何朝阳指令,专门下达了对天阳全媒体中心,尤其是天阳晚报全体采编人员的嘉奖令。
一时间,蒋如柏这个中心负责人风光无限,甚至直接借此东风,解除了原先笼罩在他头上的留职查看阴云。与此同时,刘一博也一跃成为了时下圈内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说他是老当益壮,带领晚报这样的小体量媒体,做出了许多一线媒体都难以办成的漂亮活……
而在对手短时间内疯狂成长、积攒成绩与口碑的同时,潘浩手上的两个项目却没有更显著的进展。这让网媒部内部弥漫起了一阵躁动不安,这种情绪一直到省上的一纸通知文件下达时,终于达到了顶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37211/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3721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70章:新的靠山)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笔无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