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凛的做法也很绝,把这些文官都拴在一块儿,就算他们趁他不注意想跑,估计才刚跑出几步就绊做一团。
季凛耳目敏锐,早就看到李毓的身影,当下就走下一段台阶,行礼道:“殿下。人都已经绑在上面,殿下是想如何处置他们?”
按照两军交战的习惯,肯定是要拿内奸当人质做交换,或者在两军对阵的时候祭旗。可是季凛根本提不起那个兴致,面对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那些不是气得晕倒,就是抖成一朵风中黄花的文臣,他真是又鄙夷又无语。
李毓问:“查出是谁一直在给李骞通消息了吗?”
虽然他确定这些人中有人在往外传递消息,但也没有切实证据确定是谁做的。李骞的信鸽一进城就被打了下来,谁都是有嫌疑的,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更不用说那里面还有两位御史台出身的,其中一位还是周太傅的嫡亲弟弟,留着总是后患无穷。
原本他倒还想过要留几个文臣在身边,毕竟他起兵之后,还要发出征讨的檄文,那封檄文是不可能由他自己来写,自己写自己起兵是为了清君侧除奸佞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可惜身边的那些武将就算能够识文断字,但是让他们写华彩文章还是太为难人了。
“还没有。”季凛道,“殿下是要施刑让他们招供吗?”
李毓道:“自古刑不上士大夫,到底是有辱斯文的事,也不必做得那么绝。”他转过头,问楚昭华:“你有办法吗?”
楚昭华有点诧异,他当着季凛的面谈公事已经可以说明他对她是完全知根交底的信任了,现在居然还询问她的意见,都让她有点受宠若惊了。她忽略了季凛震惊的目光,思忖了片刻:“还没有办法,不过可否让我一试?”
“试试又何妨?”
楚昭华笑了一笑,举步就往城墙头走去。她这一路跟随着来到北地,对于那些文臣的过往经历都不太熟悉,但是都清楚地记住每一个人的个性和身份--谋划和用人,归根结底,都还是要攻心。了解他们的为人、性格,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才能有所行动。
她走到城墙上,面对一串被拴在一起的文臣,突然间都有点忘词,李毓的手下真是人才济济,竟然想出这种让人斯文扫地的刻薄办法。
那原本想着趁季凛离开时偷偷逃跑的几个文官痛苦地滚在一起,他们挣脱不开草绳,绳子打结的办法很特别也很牢固,没有利器割断,他们就只能这样被绑成一串。最后还是周御史当仁不让当起了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让大家一个个站起身来,慢慢往下走,只要碰到蜃海城的百姓,就可以高声呼叫,把蜃海城被围的事情都归结到楚王身上,只要百姓的激愤一旦被点燃,就算管城主想要包庇楚王,也终究还是要顺从民意。
想的是很好,可是才刚要迈出第一步,他们就滚成一团,再也脱不开身了。
周御史在这群文臣中算是老资格,他的亲兄长是新太子李旈的亲外公,将来新太子登基,周氏一族成了新君最亲近的娘家人,怕是要飞黄腾达,那些文臣虽然互相不服气,但也是要听他的。谁知道周御史想出来的办法根本不管用,几个年过半百的文官被人当了肉垫,几乎去掉半条命。
楚昭华踏前一步,找到草绳的一头,手臂一运力,借力把压在最上面的人拉了起来,那几个人坐起身,剩下的人也都松了口气。她蹲下身,言笑晏晏地望着肉垫之一的周御史:“周大人可还好?”
她端详这位须发灰白、一脸正气的周玞周御史,周家其实并非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最早不过出了几位读书人入朝做官,但是在长安这种地方,也并算不得多有权势,直到这一代,周氏入宫,诞下七皇子,被封为周淑妃,而七皇子被封为新太子,这才达到鼎盛。周玞和周琮两兄弟在朝堂上相扶相持,感情和睦,至今都没有分家。
在旁人眼中,两人根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根本没有必要再去白费口舌做离间拉拢。
周玞抬起头一看,脸色顿时黑沉沉的,义正言辞地开口:“楚王殿下这是在效仿纣王幽王行事,沉溺女色,荒唐走板--祸患,此乃国之祸患!”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29323/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2932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0181128更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屏却相思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