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彧很快就反应过来,“晋王说笑了,朕一向爱才。”
许玥今日也随同皇甫彧来参观诸国学士的辩论,这时候听到皇甫彧这话,见到提及孟家的时候他的反应已经不像以前那边,眸色不由得黯淡了许多。
看了一眼坐在下边的许怀闻,许怀闻同样眸色深深,只轻微摇了摇头。
徐妃一言不发,见着高台上的这些明争暗斗,以茶杯掩饰掉了唇边的冷笑。
燕璟看向玉无玦,突然开口道,“不知晋王对阮同知有多少胜算。”
玉无玦看了看阮弗的身影,她已经往高台上去了,他才不紧不慢开口道,“本王从来不做无谓的猜测,她若想胜,这世上,无人是对手,她若是败,也是她愿意败的。”
这般狂妄之言,众人听了,脸色都都写复杂,只觉得大概在场的人,也只有玉无玦能够说得出来了。
燕璟闻言,神色微僵,冷声道,“晋王好大的口气。”
玉无玦淡声道,“本王相信阮同知,不过国君看起来不太相信公主,因为才此一问。”
燕璟顿时被噎住,但心中却也清楚,恐怕,燕玲珑真的不会是阮弗的对手。
而这时候,阮弗与燕玲珑已经走上了高台,高台上辩论的诸国学子皆是不知这两人为何会突然出现,见到两人的身影,皆是停了下来,辰国与北燕的学子们纷纷上前行礼。
阮弗一笑道,“掌政公主邀请我与诸位辩论,我自然是不好拂了公主的面子。”
燕玲珑唇边升起一抹笑意,“阮同知请——”
阮弗淡淡点头,已经站在了辰国学子的位子中,燕玲珑也站在了北燕的位子中,诸国的学子们听说两位公主要参与辩论,都是好一会儿方才反应过来。
燕玲珑才开口道,“借着方才诸国学子们的辩题继续如何?”
“自然。”阮弗淡淡道,看向燕玲珑的时候,唇边勾起一抹笑意。
诸国的学子们也都停了下来,一起看着阮弗与燕玲珑,两人就由对话自然而然进入了议题,而两人之间的辩论,一开始都是犹如柔风细雨一般,不见任何激烈,但是,不论是阮弗还是燕玲珑,只要发言,便让他们感到眼前一亮。
众所周知,北燕在诸国中施行的一向都是强权打压的政策,对内如此,对外亦是如此,多多少少学了一些安夏与草原那边野蛮好斗的民族精神。
而刚才学子们辩论的话题从前朝分裂的前因后果,已经化为了治理国家,是否应当重典,即应当推行法治还是仁政礼治。
燕玲珑既然代表了北燕,而且她做事也一向是手段狠辣并且凌厉,自然是主张重用法典,“……以法镇民,民方有畏,有畏而不敢犯上,无犯上而社稷安,如此才能做到君上不忧,民间有序,前朝之所以灭亡,其后最为重要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末帝衰微,权臣当道,而民间百姓混乱不安,犯上作乱者比比皆是,皆是因为法典宽松,徒刑混乱,无以震慑百姓,没有法典镇压,便无法成事,何况,自中原立国千年以来,哪一朝哪一代,不是尊崇法典……”
北燕如今也是用重典的时候,燕玲珑自然是要维护北燕此事的政治主张,说了长长一段,同意燕玲珑观点的人自是有不少,闻言也纷纷点头,“掌政公主说得不错。”
阮弗摇了摇头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法典固然重要,只是,历朝历代固然每一朝每一代,都定制法典,只是,诸位试想,自中原立朝以来,每一朝是何时立重法,何时行礼制?从大夏立朝开始,中原经历了周、梁、宋、武、燕、齐、赵、楚……直到前朝时期的大魏,乃至现在,法典固然不可少,然重典所在,何时?乃是立朝之初,天下初定之时民间难安,宜行重典,以重典镇国方能实现由天下初定万事为成体系向太平盛世过度,宋有中兴之治,齐有启元盛世,赵有康平盛世,此乃历史上三个最有名的盛世之治,时常加起来超过六百年。但是,在这三个盛世治理出现之前,宋、齐、赵皆是废重典,行仁政礼制,而其余朝代,也皆有盛世之时,而此前莫不是君主励精图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重典废止,另行仁政,施行立治,无为而为,安民重稳。反观周、梁两朝,皆因始终将重典贯穿在治国之道中,最后百姓不堪承受引起乱民暴动,皆因此而亡国,而前朝大魏之亡,乃是因为经历大魏中兴之后,没有再重新确立与当时政治相应的法典,大魏后期,已不是中兴之治,不可行中兴之法,大魏之灭亡,亡于法典,却并非亡于法典不立乃是亡于法典有误!”
她声音不急不缓,始终平静,比起燕玲珑的声音,阮弗的声音,更像是清水一般,可是这段话听在刚才还在为此而讨论不已的人耳中,却是另一个新的发现一般。
那些学子听了这么多,这时候也忘记了是阮弗与燕玲珑在辩论了,只是怔怔看着她。
北燕的一个学子见此开口道,“难道阮同知主张施行仁政礼制,如此一来,是否辰国便无称雄中原之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28312/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283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60章 辩论场惊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西青先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