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仗打下来,若是侥幸不死的话,怎么也是上等甲士了。
而文人要是想爬到这个爵位上,不在基层摸爬滚打四五年,根本没有可能。
所以,方醒打算顺应大势,不在藏着掖着,最好能够参与每一次对外征战,让家族里的族人多多获得爵位,才能保证方家万世不衰。
和方醒有着同样主意的人并不少。
上一次两大征,他们本着保持实力的打算,只派遣了一些老弱之兵意思意思。
结果两大征结束以后,眼看着原本默默无闻,只是普通黔首的人,一跃成为了贵族。而他们因为出力最少,战后只得到了一些财帛赏赐。
如今,他们封地被削,私兵被遣散,想要保存实力也保存不得了。
故而,除了选择顺应这种大势外,别无他法。
……
春去秋来。
眨眼间,已经到了九月末。
距离正式北伐,已经不足四天的时间。
粮草军械,已经早早地囤积在渑池县内。
届时,天下各路兵马,将会在渑池县聚集,随后跟帝辛赶赴佳梦关。
这日,一位出乎意料的贵客,于宫门外,想要求见帝辛。
“祭司,他怎么来了?”帝辛眉头一蹙,沉吟些许,还是命人宣祭司入殿。
一袭黑袍,拄着拐杖的祭司,缓步来到殿内。
他微微施了一礼,并没有像其他臣子那样,对帝辛行跪拜之礼。
因为这是王室,给予大巫神教祭司的一种礼遇。
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祭司何故前来?”帝辛问道,他的语气有些不善,就差明摆着说:你干什么来了?
祭司一愣,随即飒然一笑,不以为意。
但心头却是稍显沉重,觉得这个年轻君主,越发具有睥睨一切的威势。
不论是两大征的胜利,还是郡县制的改革。
使得帝辛对这偌大帝国的掌控力,越发变得强大起来。
也让祭司感到了一些紧迫。
故而,祭司觉得,沉寂多年的大巫神教,也是该向天下人亮一亮肌肉了,也算是给帝辛的一种警告:
神教,依然不可小觑!
祭司慢吞吞的呷了一口茶,随后,他才道出自己的来意,“听说大王欲要北伐?”
“是。”帝辛颔首。
祭司道,“神教与朝廷本为一体。神教虽游离世俗之外,不受朝廷律法管束,自成一门礼法。但神教所有成员,皆是大王您的臣子,包括老朽亦是。为大王尽忠,为朝廷分忧,此乃臣子的本分,故而,老臣愿率十万宗教战士,加入此番北伐,为国征战。”
帝辛一讶,饶有兴趣的打量了祭司几眼,他略微沉吟,还是拒绝道,“爱卿能有这份忠心,寡人已甚是欣慰。此番北伐,必将犹如犁庭扫穴之势,席卷整个草原,区区分裂的狄族,根本不足为虑,就无需爱卿费心了。”
帝辛自然知道祭司打的是什么主意。
如今南疆、西南,已经被朝廷平定。
人皇道在那里传教的消息,祭司不可能不知道。
帝辛二年,大巫神教曾派遣两支千人传教团,赶赴南疆、西南传教,想要趁机摘果子。
结果却被人皇道教徒直接撵回了关内,而且那里的土著,也早就信奉了人皇道,对于大巫神教上帝啊什么的,根本就不买账。
这归功于陈桐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劳,教化当地的土著,成为了人皇道的信徒。
包括从关内迁过去的那些百姓,虽有信奉上帝的信徒,但执迷并不深,通过人皇道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种种的好处,如拉一个人入教,就可赏赐十枚贝币,拉十个人入教,就可获得二十亩田地……
一年之内,许多人就纷纷改旗易帜,转为信奉了“人皇”。
等到大巫神教想要亡羊补牢时,已经为时晚矣。
关外,已经沦为了人皇道的地盘。
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便是帝辛了。
每日,无尽的信仰之力,源源不断的汇入后母戊大方鼎内。
使得后母戊大方鼎,渐渐多了一丝道韵,正在朝“仙宝”级别进化。
留给大商征战的土地不多了。
满打满算,除了东夷、北狄和犬戎占据的广袤土地外,就再无第四块了。
除非帝辛丧心病狂到,对封国诸侯动刀子。
届时,天下八百路诸侯必定揭竿而起。
而东夷、犬戎,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强大的蛮夷之族。
几度差点攻破边关,挥兵直入中原。
按照神教智者对大商现有国力进行分析,五年之内,帝辛必定不会对东夷和犬戎下手。
两年前,帝辛打完四夷中最弱小的南蛮,顺带扫平羌氐二族,还用了两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才缓过了这口气。
北狄虽处于分裂,可一旦有外敌入侵,必定会抱起团来取暖,论综合实力,比起南蛮要更加强大。
即使侥幸打赢了,又得通过两三年的时间进行恢复。
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帝辛不会不懂。
连年的征战,只会拖垮这偌大的帝国。
上一次两大征,因为晚了一步,神教没能摘得桃子,这一次,祭司不想再错过,打算积极地参与进来,商军一边征讨,他一边在后方传播神教教义,度化信徒。
对于神教的无耻之为,帝辛早就见怪不怪,故而才果断的拒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12097/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1209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百七十章 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唯物98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