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标铜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 3(1/3)

文/平老爷
标铜 | 本章字数:1883 标铜txt下载 | 标铜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丹道宗师超级兵王大时代1958异世之三国赵云传都市尖兵红色莫斯科谍海王牌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灭明最强兵王天唐锦绣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国庆过半,节日快乐,求票】

浪花和流水伴着两岸绵延不尽的马桑树林缓缓移向身后,阳光间或从林间透到船上,让原本就有些破旧的船身看起来更加斑驳朽烂。只有偶然出现在云端的一两只苍鹰追逐着自林中惊起的鸟群,能够让人提起一些抬头的兴趣。

这两日过得颇为单调,但这样单调的日子,却让船上的许王两家亲近了不少,连带着廖四、王小六等人和许家的伴当都有了话说,原本就是简单隔起的前后舱更显得没有了拘束。

两日的交往,许成名知道了王星平是贵阳城王氏一脉,才刚刚十四的年纪,却已是顶门立户的少东,感叹于命运多舛的同时,对这位还是半大少年的后生更是多了几分敬重。

而王星平也知道了许成名家是赤水卫世袭的武职,他自猜得不错,这位许老爷的确是卫学生员的出身,至于究竟是袭的何职,王星平不多问,别人也并不多说,矜持中带着的城府,让人小觑不得。

“想不到天成你竟是初次出远门,真不知你这脑子里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许尽忠没口子的称赞着王星平的博学,他虽也在卫学读书,但归根结底还是武人世家的性子,这一路王星平历数沿途地理历史,兼论天下大事,连着许成名在旁听了都不住点头,暗暗在心中又为这少年记下了一笔。

“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以小弟看来,若是真能读上万卷书,也不比行万里路稍差了。”

“可小弟又想,这世上能够行得万里路的又有几人?倒不如先读万卷书实在。”

王星平说完大笑,许尽忠也不拘束。

“可天成也称得是学以致用了,你昨日说被荐了在贵山书院读书,今日看来,倒真是传承了阳明先生的衣钵。”

贵山书院正是王阳明的弟子为承心学宗旨而建,贵州龙场又是王阳明曾经的道场所在,故而此地的读书人对于心学倒是都有极好的观感。

王星平谦虚道,“学以致用却不敢当,只是秉承了阳明先生的教导,能够做到格物致知已是不易了。”

“哦?天成可是于格物上有了什么心得?不妨说来听听,正好解闷。”

王阳物在于一个格字,乃是穷究物理之意,但于此道中,确实比一般的学问要有趣许多,故而年轻人感兴趣倒是正常。

许尽忠被勾起了意头,他于心学也有所涉猎,只是对于这格物之说一直不甚明了,虽然对于面前的这位博学少年颇为敬重,但也不认为其小小年纪便能参破学究天人的阳明先生留下的功课,格物可是心学四句中的最后一层,境界自不必说。不过就如所言,权当解闷而已,以王星平这几日展现出来的才学,想来说出的东西至少不会无趣。

却听坐在一旁的廖四道:“依我看,这有什么学问,就如这半边桥的酒好,那便是真学问,别处学也学不来。”

廖四说这话听着便知是醉了,王星平也不理会,笑道:“廖兄弟莫要聒噪,自去吃酒便好。”

说完又转头对许尽忠表了歉意,“小弟这点感悟也不敢称是有所得,只是试着说说。”

“为兄恭听天成高见。”许尽忠说完先自饮了一杯,虽不算是充满期待,也算是认真听教的模样。

就听王星平慢声道出了一句:“‘湖广熟,天下足’。”

湖广和贵州、四川隔着不过一省之地,尤其贵州的粮饷还要多靠湖广出产的输运,这一句如今即便在北方,都是百姓们耳熟能详的俗谚,许尽忠若说没听过,那就只能是成心和王星平抬杠了。

“可这话若是在宋朝,却是没有。”王星平赶忙补充,靠着借用名句引话题,最忌讳的便是打哑谜。

许尽忠正不知王星平话中意思,就听站在船头一直听几人闲聊的许成名先自答了出来,“宋季常说的倒是‘苏杭熟,天下足’这句没错,那时的两湖都还是遍地瘴痢之地,倒是种不出粮食。”

王星平暗自感谢了许老爷的配合,呵呵笑道:“许兄可知这‘天下足’是如何从苏杭到了湖广?”

许尽忠摆出一副愿闻其详的模样,也不多话,就听王星平娓娓道来。

“其实不止湖广,再早一点,天府之国说的是关中,可到了八王之乱,晋室南渡,这天府二字才又给了四川,这都是沧海桑田之变,正好应在了阳明先生的格物之说上。”

这一说倒也不稀奇,若是没有千里沃野,秦汉两朝如何会定都关中?可换到现在,陕西出得最多的却是流民。

“宋时湖广有西南夷,各处土地也多沼痢瘴气,若要说能成为如今的鱼米之乡,那也是到了本朝才有的气象。”

“小弟也曾查访过往来贵阳的商贩,更是对比过嘉靖以来公开的各地公文,以苏杭为例,其地的上田年产谷是六石,折米当在三石,加上一季的春花也有一石半,总计就是四石半的出产。”

“而长沙府嘉靖初时上田也才两石半的出产,可到了如今,已经多有一年能收七石谷子的好田,折成糙米也有三石半了,换在五十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

“再说广府,许兄和先生可知南海县的上田随随便便一年便有五石精米的出产?”

许成名沉思片刻,道:“这个倒是听广里来的商贾提起过,两广的田地如今多是三作。”

明代以前,稻田一年一作都是常态,明时南方两作开始普及,但三作的水稻还是要更南面

状态提示: 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 3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 2 返回《标铜》目录下一页: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 3(1/3)(快捷键→)

推荐阅读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绝色美女的超级兵王特种兵之血色军刀异世之三国赵云传四国演义系统赛尔号之星辰之光网游之战天大陆女总裁的极品狂兵大神住隔壁:强宠呆萌妻我的胜利都属于你抗战之广陵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