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哪怕现在是支持发动西征战争,也要防止文官们在这方面的动作。
他们或许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会让整个局势向那个方向发展。
这是一种大势,而朱瞻基就是要进行平衡。
这才是一个皇帝必须要做好的,其他的都是细末枝节。
不能因为要打仗就疏忽了控制局势,也需要从这次战争中,扶持更多的武将势力。
但是朱瞻基并不乐观,因为现在的武将中,能打仗的人不少,但是具有政治能力的武将,少的可怜。
在朱棣给朱瞻基列出的武将清单中,沐晟和张辅都赫然在列,这也说明了朱棣现在非常倚重两人的能力。
沐晟朱瞻基不太了解,这些年也就见过了两面。他已经位极人臣,当然不需要再专门来讨好一个孙子辈的。
但是张辅朱瞻基不准备将他放出去,也不准备放他回交趾,而是准备要把他留在京城当做镇宅之宝。
而且朱棣倾向于让柳升带领北路军,朱瞻基也不赞同。他从掌管神机营开始,是大明火器发展的大功臣,也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但是北路军的主要作用不是打仗,而是身负笼络西北各国,各民族的重要的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郑亨比他更合适。
这些年,郑亨率领十万骑兵驻守北明山,虽然没有打仗,但是能够把被打败的瓦剌,还有怀有异心的鞑靼都套上了缰绳,这种政治手腕才是一路主帅真正需要的。
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这方面的计划,朝廷也就迎来了永乐十七年的最后一次大朝会。
(这章后面大势这一节,自我感觉还比较中肯,嘿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77kshu.cc/103633/
发表书评:http://www.77kshu.cc/book/10363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五章 局势与大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摇摇-欲坠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