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三国幼麟传第二百四十三章 华夷之辨 下(3/3)

文/山药泥饭
三国幼麟传 | 本章字数:1034 三国幼麟传txt下载 | 三国幼麟传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天才萌宝神医娘亲我娘子天下第一大时代1958黜龙超级兵王都市尖兵满唐华彩崛起之第三帝国燕云英雄传虎贲出击宰执大宋全洪荒都知道魔祖在闹离婚
私底下曾猜测,唐太宗的这句话是有很大可能,是故意说给胡人听的——笼络人心罢了。

更何况,“独爱之如一”这样的话语,唯有胜利者才有资格说,被征服者凭什么说“王化”、“融和”?被融合还差不多。

可是,他的子孙后代却少了个心眼。

唐玄宗时期,因为均田制崩坏,府兵制无以为继,当时宰相李林甫言:“不如用藩将,彼生而雄,养马上,长行阵,天性然也,若陛下养而用之,使必死,夷狄不足国也。”

唐玄宗李隆基信儿纳之,对夷狄不加防范,厚待有加,其中尤以安禄山为最。

这般重外轻内的政策,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即使中兴之后,藩镇依旧为祸难制。

自此以后,异族强权纷纷崛起。

其中,契丹熬到唐帝国毁灭,中原大乱之时,夺得幽燕之地,崛起于东方,称雄百年;党项人借着黄巢起义的东风,成为唐朝的封疆大吏,一直混到北宋初年,终于也成就了西夏一方帝业。

这两支异族的大放异彩,使得后来继承华夏道统的大宋吃尽苦头。这与唐朝过于开放的政策是有极大关系的。

在姜维看来,开放体现华夏的自信、气度,也颇有兼容包并的借鉴作用;但开放必须有个限度——

毕竟,先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言绝非危言耸听。

沉默良久,姜维见庞宏兀自沉默思考,便道:

“有个例子,前秦时期,蜀人亦为化外之民,夷狄之辈。秦将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武礼并举,将敢于反抗之蜀人消灭殆尽,并用礼仪文明教导服从之蜀人,你看百十年后,蜀人已然彻底融入华夏血脉,如今更是汉人的一支,再无‘蜀人’之说法。我等要做的,就是仿效先贤的做法。”

“当然,如今曹魏势大,我等还需借重羌人的力量。故而我方才那一番话,却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到天下初定,我等绝不可刀归府库,马放南山,因为一日不将这些夷狄尽数汉化,我等的事业便一日不算完成。当然,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你我当自勉之!”

庞宏终于大体领悟过来。他深深朝着姜维鞠了一躬,恭敬道:“闻伯约高论,恍如拨云见雾,宏谨受教。”

说罢,举步便往木屋行去。

姜维奇道:“巨师,一炷香还没到呢。”

庞宏转身道:“方才你对雅丹晓以大义,此堂堂正正之师也;我此番却是要去跟他讲清楚厉害,他若不顺从大汉,他们数百族人将遭灭顶之灾。如此,奇正相和,雅丹不得不降。”

姜维闻言大笑,挥手示意庞宏大胆去做。

他转身四望,但见草原之上,马岱、柳隐、赵统、魏荣或驱赶羌人,或收拢牲畜,或救治伤员,皆作忙碌。

恰好目之尽头,一轮鲜红的朝阳终于自山谷之中跳出,蒸散薄云,光辉遍耀。

姜维沐浴于晨光之中,倏忽涌起一阵欣慰。

“只要我华夏后继有人,何愁诸胡不定,何愁汉道不昌!”


状态提示: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华夷之辨 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四十三章 华夷之辨 下(3/3) 返回《三国幼麟传》目录下一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雅丹降服(快捷键→)

推荐阅读我娘子天下第一黜龙满唐华彩谍影:命令与征服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机战:先驱者的归来雏鹰的荣耀国潮1980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楼之挽天倾红色莫斯科大唐腾飞之路